多地低空航线开航,低空经济产业基金持续落地,产业链相关企业数量显著增长……今年以来,我国低空经济活力持续迸发。作为新兴经济形态,我国低空经济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良好的产业链基础,同时也面临着来自基建、市场和技术等诸多方面挑战。跨越这些“坎”,是低空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万亿低空市场加速“起飞”2024年“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一年多来,从中央到地方,向上融合国家战略,向下融合市场需求,低空经济万亿市场正在吸引多方竞逐。地方政府掏出“真金白银”。目前,全国已有30个省区市将发展低空经济写...
金融监管总局:推动研发机器人、低空飞行器等新兴领域的保险产品5月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在会上介绍,金融监管总局将着力深化现有试点,积极拓展新模式,健全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全力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强化保险保障。加快制定科技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更好发挥风险分担和补偿作用,支持更多以共保体方式为重大科技攻关提供保险保障,推动研发机器人、低空飞行器等新兴领域的保险产品,切实为企业创新发展保驾护航。详细阅读>>https://www....
低空经济“热”了,什么样的人才最稀缺?在6月7日举行的2025低空技术与工程大会上,多所高校教授就低空经济人才的培养和创新实践发表观点。2024年12月23日,教育部官网公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6所高校申请增设“低空技术与工程”新专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沈映春介绍,该校开设了低空智能航行、低空运载器的系统工程、低空交通、空域管理等方向。她认为,低空经济人才培养应该是综合性的,要根据形势、市场、产业的需要做调整,从学校顶层设...
为抢抓低空经济发展机遇,培育海洋经济新动能,珠海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近日印发《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提出以“海洋低空应用创新”为核心,重点发展陆岛货运、海岛文旅等五大应用场景,打造全国首个“海岛低空经济综合应用示范区”。《措施》明确,万山区将依托海岛地理优势,聚焦海洋场景,重点发展陆岛货运、海岛文旅、锚地经济、海岛通勤、公共服务五大低空应用场景,构建全域无人机低空运输网络。同步培育低空经济产业业态,完善低空经济产业配套环境,形成海岛低空经济应用样板。在开发多元化海...
《科创板日报》6月9日讯(记者 黄心怡)第七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层论坛近日在江苏省南京市举行,《长三角大飞机产业集群合作共建框架协议》、《成立长三角新能源汽车出海基地》等多个合作协议签署。合力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是长三角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使命,也是长三角率先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好发挥先行探路、引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的关键所在。2024年,长三角区域经济总量突破33万亿元大关,占全国比重达到24.6%,区域平均增速为5.6%,拥有9个万亿GDP城市;长三角全国工业优势地位持续稳固,2024...
6月6日,以 “智惠低空 领航未来” 为主题,由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主办,中电信无人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第二届中国电信低空经济合作发展大会在江苏南京盛大召开。较之2024年的首届大会,此次大会作为低空经济合作发展...
中国日报6月9日电(记者 樊菲菲)2025低空技术与工程大会6月7日在北京市延庆区开幕。大会期间,北京理工大学和中国电子学会共同发布《低空技术与工程发展报告》和《低空技术产业创新场景清单》。《报告》以国家战略视野,解析低空技术与工程如何构建空天地一体化创新生态,为科技强国开辟“第二发展空间”。《清单》涵盖工业场景低空智能化应用、低空旅游、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展示、海洋综合治理与污染处置等十四大场景,贯穿国家战略与民生需求,用技术突破地理边界,以创新重构产业生态。两项重要成果将为我国低空技术产业发...
中新社香港6月6日电 (记者 戴梦岚)香港低空经济监管沙盒框架下的首条常态化无人机配送航线6日正式投入运营。这条航线设在“跨海+公园”场景,由美团旗下的“Keeta Drone”运营,起点位于香港科学园白石角海...
6月6日,重庆举行低空经济首批应用场景清单暨常态化低空货运物流航线发布活动,发布首批低空经济应用场景机会清单42项和能力清单40项。清单重点围绕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和低空货运物流两大领域,聚焦低空安全保障、低空赋能城市治理、消防灭火与应急救援、低空巡检与作业、货运物流五大方向,系统挖掘低空技术融合应用潜力。在低空安全保障方面,聚焦城市空域秩序与飞行安全,布局无人机信标监测系统、飞行气象预警平台,提升监管能力,实现“看得见、管得住、反应快”。在城市治理方面,围绕市场监管、综合执法等场景,构建“空地一...
近日,在农安县小城子乡镇江口村稻田边,无人机飞手熟练地操控着无人机,将稻苗运送到指定位置,每完成一次精准“空投”仅需一分钟。无人机飞手表示,这样科技化的生产方式大大节省了时间和人力成本,还能减少稻苗在运输过程中的损伤,提高成活率。今年,镇江口村继续推广水稻种植全程机械化,除育苗、插秧外,还通过无人机运苗的方式替代人力和机械。“我家的3公顷水田,全部采用无人机运送稻苗!”镇江口村稻农王志新介绍,“一台无人机,最大承重200斤,一次能运送20盘稻苗,两个多小时就能运完我家的稻苗。”“一台插秧机一天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