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日,《低空经济蓝皮书:低空经济发展报告(2025)》发布,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低空经济研究中心(低空经济系)同步揭牌。该书系统梳理了我国低空经济的发展阶段、产业格局与支撑体系,指出北京依托大型城市多场景的天然优势,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激发低空经济的潜在机遇。
蓝皮书显示,低空经济与北京整体产业升级方向高度契合,已形成了相互促进、互相赋能的良性循环。具体而言,北京聚集了大量涵盖无人机与航空航天技术前沿研究的顶尖高校、科研机构,更依托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三大创新高地,推动众多高精尖企业集中攻关,在传感器、动力系统、大数据平台、人机交互等领域持续突破,为低空产业积累了坚实的技术储备,培育了大批专业人才。
同时,一系列北京现状为低空经济提供了大展身手的空间。比如在城市管理上,低空经济为北京破解超大城市治理提供了新路径。面对人口密集、交通拥堵、环境复杂等日常压力,低空飞行器可以依托高精度摄像与传感系统,为城市提供实时、准确的数据支撑,帮助市政部门在交通疏导、违法监测、空气及水质检测等工作中更快响应、精准决策。蓝皮书认为,进一步挖掘低空作业所带来的精细化管理价值已经成为必然趋势。
低空经济还为北京休闲娱乐和文旅产业带来了新的增长点。依托首都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周边多样的山水地貌,低空观光、航空运动、空中直播等新型消费场景不断拓展,满足人们对新奇体验与高品质旅游的需求,并进一步促进相关文化与衍生经济的繁荣。
研究表明,我国低空经济发展迅速,市场规模年增长率超30%。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实践场域,正从政策驱动迈向体系跃迁。蓝皮书提出“技术攻坚—场景反哺—生态协同”的创新闭环,建议夯实“人才—资本—数据—基建”要素支撑体系,通过制度重塑破除发展壁垒,同时根据区域资源禀赋制定差异化策略,推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区域协同发展。
该蓝皮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上海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
来源:
原文链接:https://www.bjd.com.cn/huawei/2025/11/02/1164227t318.html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揽空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本文内容涉及版权问题,请权利人通过邮箱zgs@zgs.cc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