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陈梦璇

当无人机的机翼划破夜空,以近300公里的最高时速在赛场间冲刺回旋,全运会上首次迎来了“空中F1”的巅峰对决。
来自辽宁队的13岁选手白熙泽,摘得十五运会无人机竞速项目冠军。
这场充满速度与激情的空中角逐,不仅是这届全运会诞生的新赛事,更推动低空经济从概念走向规模化实践。
赛事之外,无人机编队表演、直升机传递火炬、低空医疗救援以及“空中速递”物流,一系列低空应用密集亮相,将赛事解构成无数个市场化“接口”。
赛事催生需求,需求拉动产业,这些技术成果、运营经验与解决方案,也成为广东低空经济资产,为“十五五”时期产业突破场景落地瓶颈和跨领域规模化探路。
可以预见,这场十五运会的低空“起飞”,不仅是“空中F1”赛事冲刺的对决,更激活全链动能,成为低空产业长跑的起点。
“飞起来”的“高光”时刻
在无人机竞速赛中,运动员需头戴FPV眼镜、手持无线电遥控设备,以第一视角感受极速穿越障碍门的沉浸体验。
这场“空中F1”,不仅考验选手反应与操控的指尖博弈,本质更是一场低空产业全链条的“压力测试”。
一位赛事从业者向南方财经记者介绍,无人机竞速所需的高性能飞行器、模拟飞行设备等核心装备以及技术保障体系,涉及从硬件制造到运营服务的全链条协作。此外,无论是日常训练所需的空域管理、场地运维,还是衍生的执照培训、赛事运营服务,更是衡量低空经济发展成熟度的关键指标。
以本次赛事为例,深圳龙华本土企业提供空域规划、无线电抗干扰及图传增强技术,为航模精准飞行提供底座支撑。赛事保障团队的专业能力,更构建了大型赛事航空项目多赛场协同的标准化运营模式。
从赛场到城市空间,十五运会的低空应用场景向多维延伸。
在“低空+文旅”领域,千架无人机在重大节点进行编队表演,为赛事聚势造声;在深圳站的全运火炬传递环节,直升机更完成40公里火炬空中接力。
在公共服务领域,赛事所催生的瞬时、高频、高价值的交通、物流、安保需求,推动低空技术在应急救援、医疗救护、城市安防等场景先行先用,显著提升城市公共服务响应效率与能级。
托底飞行安全,是“高飞”的首要前提。以广州成至智能为例,公司针对十五运会提出了专门的安全保卫、应急保障及航拍直播等应用方案,构建无人机“空中机器人”安防体系。
“‘飞起来’的前提是‘管得住、保安全’,不是先发展再谈安全,而是安全能力要走在发展前面。”工信部电子五所赛宝低空通航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方植彬向南方财经记者表示,近期发布了赛宝低空安全体系,相关产业安全解决方案在多地落地,从规则制定到实际管控,明确政府、企业、运营方的安全职责,推动低空安全治理。
这种赛事催生需求、技术适配场景的模式,让十五运会成为超级试验场,检验广东低空经济技术成熟度与场景适配性。
激活产业长期留量
这些低空飞行的高光瞬间,其底气源于广东深厚的产业积淀。
当前,广东低空经济规模已突破千亿元,集聚相关企业超过1.5万家,居全国首位,构建了从研发设计到制造应用的完整产业链。
政策层面更持续加码。依托广州、深圳、珠海“三核联动、多点支撑、成片发展”的低空经济产业格局,《广东省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提出到2026年,低空经济规模超3000亿元。近期发布的《广东省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进一步将“培育低空消费新业态”作为突破口,支持低空配送、低空交通等开通并常态化运营,推进应急救援、医疗救护、国土测绘、生态治理、城市管理、农业生产等公共服务领域的低空设备应用。
“广东本身具备低空经济政策与技术的双重基础,而十五运会的赛事特性,恰好为低空经济提供了高强度的实战场景和明确的需求导向。”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谢宝剑指出,相关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带动了产业链的完善与升级,低空应用在赛事期间的多元化落地,既为产业发展打开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更为城市空间的利用带来了新的思路与模式。
这也意味着,十五运会的价值,远不止于赛事期间的流量,更重要的是转化为长期的产业留量。
例如技术能力的场景复用,从赛事扩展至城市的常态化运营。
广州成至智能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廖文科表示,将让赛事验证的能力转化为产业动能,一方面拓展应用场景,将赛事中验证的技术延伸至城市管理、交通巡检等领域,助力广州打造低空经济示范区;另一方面深化产学研合作,借力与华南理工大学等共建的联合实验室,加速无人机与AI、物联网等技术深度融合,为智慧城市提供标准化解决方案。
体现“留量”思维的,还有基础设施的长效化利用,赛事载体升级为产业枢纽。
深圳银湖会议中心停机坪在赛事期间承担交通和应急保障任务后,将规划开通盐田、大鹏、宝安的民用航线供市民上午和旅游出行,远期将接入深港科技创新走廊,成为区域低空交通枢纽。
更进一步,打造政企联动的产业生态,高效整合赛事、城市和企业资源。
广州在十五运会期间推出的“城市合伙人”计划,将低空经济纳入合作范围,推动赛事理念转化为持续运营逻辑。据悉,小鹏汽车作为首批合伙人,将以AI智能网联汽车和飞行汽车等技术,推动与赛事结合的创新应用,同时参与广州智慧交通体系构建。
来源:陈梦璇
原文链接:https://www.tfcaijing.com/article/page/6e3956534b686c7637726c326a7230615971334778413d3d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揽空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本文内容涉及版权问题,请权利人通过邮箱zgs@zgs.cc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