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长城快评丨无人机与鸟儿如何保持“安全距离”

soft997国内资讯2025年11月03日 20:19:42100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特约评论员 原森网友晒出的无人机在东营拍摄候鸟时的景象。图片来源:红星新闻芦花飞雪,万鸟翔集,眼下正值山东省东营市的“观鸟季”。有网友爆料称,部分摄影爱好者为追求极致视角,使用多架无人机在鸟群中穿梭、追拍,导致鸟类受惊或受伤。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表示,“每天都在那劝,能看到的就第一时间制止。”黄河三角洲是中国最大的河口湿地,也是东北亚内陆和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的重要中...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特约评论员 原森

长城快评丨无人机与鸟儿如何保持“安全距离”相关图片 - 无人机

网友晒出的无人机在东营拍摄候鸟时的景象。图片来源:红星新闻

芦花飞雪,万鸟翔集,眼下正值山东省东营市的“观鸟季”。有网友爆料称,部分摄影爱好者为追求极致视角,使用多架无人机在鸟群中穿梭、追拍,导致鸟类受惊或受伤。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表示,“每天都在那劝,能看到的就第一时间制止。”

黄河三角洲是中国最大的河口湿地,也是东北亚内陆和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的重要中转站、越冬地和繁殖地,有“鸟类国际机场”的美誉。这些年,东营市打造多条观鸟路线和观鸟点,吸引着各地鸟类爱好者和摄影爱好者纷至沓来。

鸟类摄影爱好者大多选用长焦镜头远距离拍摄,或用专业的伪装网等方式隐蔽拍摄,尽可能做到“不靠近、不惊扰”。但随着无人机应用的普及和技术的提升,用无人机拍摄鸟类的摄影者越来越多。一些摄影者为了画面更清晰、构图更有冲击力,操纵无人机飞入鸟群追拍,很容易导致鸟类受惊、弃巢,甚至伤亡。在此过程中,工作人员虽尽力制止,但难免顾此失彼,所以,阻拦工作不能止于劝说。

无人机与鸟类能否保持“安全距离”,关系人与自然能否和谐相处。在候鸟迁徙、“鸟浪”涌动的季节,需要尽快明确无人机的“禁飞区”。即便有人认为“目前没有亲眼见过无人机撞击鸟类”,也应该防患于未然,让无人机摄影者清楚地知道行为边界,主动与鸟类保持距离,而不是有人劝就规规矩矩,没人劝就肆无忌惮。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二十条明确禁止在自然保护区域内从事“妨碍野生动物生息繁衍的活动”。《山东省无人机管理暂行办法》第七条也将“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等生态敏感区域划定为禁飞区,明确禁止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许可在该区域飞行无人机。所以说,无人机追鸟,不只是一个需要被劝说阻止的行为,更是一个需要被有关部门依法禁止的行为。

遗憾的是,现有法律法规对无人机如何保持与鸟类的“安全距离”,有原则性要求,但缺少落地细则,以至于有人认为“目前没有相关法律的惩罚依据,所以我们只能通过口头劝阻去限制无人机飞行”。

其实,在自然保护区用无人机拍摄并非都是“法无禁止”。《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第十八条规定,自然保护区可以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按照规定,参观考察、旅游必须限制在最外围的实验区,不能进入缓冲区和核心区。游客不能随意踏足的区域,无人机自然也不能擅自闯入。

“天高任鸟飞”,鸟类的领地就是天空,保护鸟类的禁飞区甚至应该比限制游客的禁入区更大一些,不仅要保护好飞鸟的落脚点,也要保护好它们的迁徙通道。当地在确认禁飞区范围时还应充分考虑不同鸟类的习性,使保护更精准。

禁飞区能不能实现“令行禁止”,关键要看能否配套“电子围栏”,从飞控系统层面限制无人机乱飞、“黑飞”。目前,主要厂家的无人机都运用了“禁飞区”技术,一些地方在局部区域禁飞方面也积累了比较成熟的管理经验,这些都为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落实“禁飞区”提供了保障和借鉴。

总之,以法规为经、技术为纬,在黄河入海口织就鸟类安全网,很有必要。


来源:长城网
原文链接:https://doris.yidianzixun.com/article/149NI3Fa?s=op1259&appid=s3rd_op1259&pureContent=1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揽空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本文内容涉及版权问题,请权利人通过邮箱zgs@zgs.cc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

本文链接:https://www.lankong.cc/news/china/10254.html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