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人工智能、新能源技术等协同发力,“空中专车”越来越近了

soft997国内资讯2025年11月06日 18:03:2150
从国家会展中心至浦东陆家嘴,搭乘“空中专车”只需10多分钟。这一如科幻电影里的出行场景,不久的将来有望走进现实。第八届进博会上,来自全球的低空企业携多架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集中亮相。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和突破,这些被俗称为“空中专车”的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正从概念一步步走向现实。一个全新的智慧出行图景也在缓缓展开。eVTOL企业纷纷展示最新成果在本届进博会的汽车及智慧...
人工智能新能源技术等协同发力相关图片(1)

从国家会展中心至浦东陆家嘴,搭乘“空中专车”只需10多分钟。这一如科幻电影里的出行场景,不久的将来有望走进现实。

第八届进博会上,来自全球的低空企业携多架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集中亮相。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和突破,这些被俗称为“空中专车”的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正从概念一步步走向现实。一个全新的智慧出行图景也在缓缓展开。

eVTOL企业纷纷展示最新成果

在本届进博会的汽车及智慧出行展区,低空经济成为焦点。天翎科、时的科技、御风未来、沃兰特等eVTOL企业带来了它们的最新成果。

人工智能新能源技术等协同发力相关图片(2)

天翎科打造的全球首架全尺寸倾转涵道翼eVTOL。劳动报记者 胡玉荣 摄影

天翎科打造的全球首架全尺寸倾转涵道翼eVTOL亮相,其最大航程600公里,巡航速度360公里/小时,可承载1名驾驶员与5名乘客。

时的科技不仅展示了持续升级的E20eVTOL,还推出了试乘预约体验活动。

在御风未来展区,公司携全新升级后的“空中出租车”M1载人飞行器亮相,更实景搭建了“低空出行起降点”,全景模拟城市空中交通(UAM)运营场景,让观众身临其境地体验“打飞的”从扫码购票、候机到登机的流程。

沃兰特首次公开其高等级商载客运产品VE25-100天行1:1全尺寸模型机。该机型最大巡航速度235公里/小时、续航200至400公里,是目前全球起飞重量最大且客舱最宽阔的载人eVTOL,可容纳6名驾、乘人员。

顶层设计和新技术协同发力

短短几年,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从“概念机”到真机纷纷亮相、试飞,这是顶层设计和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技术突破的协同发力。

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低空经济”已连续两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被列入“十五五”时期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方向。eVTOL领域被市场普遍看好。

波士顿咨询发布的《中国载人eVTOL行业白皮书》首次提出,预计到2040年,中国eVTOL市场规模将达410亿美元,年销量约16万台。其中,个人飞行eVTOL凭借目标人群对飞行体验、科技尝鲜和户外休闲等高端消费需求,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30亿美元,占比约55%;出行eVTOL则依托城市空中交通网络的构建,在私人购买、商务包机、机场与高铁接驳等场景中持续发力,预计市场规模将达180亿美元,占比约45%。

《白皮书》同样认为,政策支持、监管放宽、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链发展等四大要素协同发力,中国有望成为全球首批eVTOL实现规模化应用的市场之一。

“除了政策推动外,人工智能和新能源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提供了核心驱动力。”一位资深业内人士指出,它们一个充当着“智能大脑”,一个打造了“强力心脏”,共同解决了eVTOL在飞行控制、运营效率和能源动力方面的核心挑战。

该人士解释称,通过AI算法可实现毫米级精度的飞行控制(如倾转过渡、路径规划);利用强化学习等模型,融合实时气象、空域信息,进行动态路径规划,可提升效率与安全等。而高能量密度电池直接提升了eVTOL的续航里程和载重能力。

“人工智能与新能源技术在eVTOL上并非孤立存在,而是深度融合,产生了“1+1>2”的协同效应。”该人士强调。

第一梯队有望2027年取得适航证

适航认证是eVTOL商业化的必经之路,也是行业最高的安全门槛。多家eVTOL企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行业第一梯队最快将于2027年取得适航认证,之后启动商业化试点。

人工智能新能源技术等协同发力相关图片(3)

沃兰特展区。劳动报记者 贡俊祺 摄影

据沃兰特市场总监付常银介绍,2023年9月,VE25-100型客运eVTOL型号合格证申请受理,沃兰特VE25-100正式进入型号合格审定程序,这也是中国民航局华东地区管理局受理的首个客运载人eVTOL项目。

今年10月4日至14日,沃兰特VE25- 100 AC101架机在自贡试飞基地成功完成了首轮有人驾驶操纵试飞,“这不仅验证了VE25 航空器的初步操纵性能和系统稳定性,更为中国eVTOL行业的有人驾驶飞行测试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是迈向适航取证与商业化运营的关键一步。”

人工智能新能源技术等协同发力相关图片(4)

时的科技的E20eVTOL。劳动报记者 贡俊祺摄影

同样在近日,时的科技自主研发的倾转旋翼E20eVTOL在完整构型下成功完成载多人飞行试验,公司创始人兼CEO黄雍威亲自参与,与首席飞行员一同完成飞行任务。

“公司创始人亲自参与飞行试验,不仅体现了团队对产品安全性的信任和信心,也直接验证了E20包括飞控系统、能源动力系统在内的整个航空器构型,以及乘坐舒适性方面的成熟度。”时的科技副总裁徐安表示,公司将继续推进试飞验证与适航取证工作,稳步实现适航取证目标。”

“我们也在稳步推进适航取证工作,并对M1载人飞行器的未来应用前景很乐观。”御风未来市场部品牌经理曾全洪说。

御风未来预计,M1早期乘坐成本略高于出租车,规模化运营后,价格将进一步下降,最终实现“空中出租车”的普惠价。未来,从国家会展中心飞往上海任意城区仅需10分钟左右,跨城点对点出行仅需30至60分钟,一个座位的票价和打车差不多。

2019年第二届进博会上,当众多车企展示第一代无人驾驶技术时,许多观众还充满好奇与观望。六年后的2025年,全无人驾驶出租车已在上海多个区域开展示范运营。

技术的进步总是超乎想象,却又水到渠成。如今,eVTOL产业的快速发展让我们看到,智慧出行正在从平面走向立体。当“空中专车”完成从技术验证到商业运营的最后一公里,它不仅将重新定义城市交通的时空距离,更将构建起一个更加高效、绿色的三维立体交通网络。这个曾经存在于科幻中的出行方式,正在政策的引导和技术的驱动下,稳步走向每个人的日常生活。

头图为御风未来打造的全景模拟城市空中交通(UAM)运营场景。劳动报记者 贡俊祺 摄影

【来源:劳动报】


来源:潇湘晨报
原文链接:http://api.chenshipin.com/wap/a/690c725a8420171ae159f92b/fa069370fa9b8f36fdbc0891dd591ecd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揽空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本文内容涉及版权问题,请权利人通过邮箱zgs@zgs.cc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

本文链接:https://www.lankong.cc/news/china/10444.html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