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世界网消息(CWW)当无人机掠过天府新区的城市街巷,精准捕捉城市治理的细微角落;当共享无人机在北川石椅村的茶园与景区上空盘旋,为游客带来沉浸式体验、为茶农赋能数字管理;当空中物流通道在德阳医院间高效穿梭,为生命救援争分夺秒;当巡护无人机守护着梓潼七曲山的千年古柏,筑牢生态安全屏障——这些场景的背后,是中国移动四川公司(以下简称“四川移动”)深耕低空经济赛道的不懈探索。四川移动积极落地实践中国移动集团公司低空数智新基建的主导者、低空数智平台提供者、低空数智应用使能者的定位,紧跟四川作为全国首个低空空域协同管理试点省份的政策导向,以“1+1+N”能力体系为支撑,通过“四驱两翼(网络、平台、终端、场景应用、AI、安全)”低空能力建设,在城市治理、文旅融合、农业赋能、医疗应急、森林防护等多个领域落地一系列标杆项目,让低空经济从“概念”走向“实景”,为巴蜀大地注入新质生产力的强劲动能。
截至2024年9月,四川已形成7800平方公里协同管理空域,构建起覆盖环成都及贯通川南、川北的低空飞行网络,包含7个固定空域和8条低空通道,飞行量累计达14.9万架次,直接产值超1亿元。四川移动顺势而为、乘势而上,目前已签约低空项目23个,签约金额达7100万,成功投资入股“绵阳科技城低空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实现央企参股地方政府主导低空运营公司“0”的突破,更助力成都入围全国15个低空示范城市领航城市、绵阳入围启航城市,用数智力量书写着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四川答卷。
无人机“智察”助力城市治理
“以前巡查辖区内的违建、森林防火点,全靠工作人员徒步跑,一天下来覆盖范围有限,还容易遗漏隐患。现在有了无人机巡检系统,坐在办公室里就能实时监控,AI还能自动识别异常情况,效率提升太多了!”四川天府新区万安街道办事处城市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陶明指着“中移凌云”平台上的实时画面,向记者介绍道。

天府新区万安街道辖区面积广、街巷密集,加之部分区域山林覆盖,传统人工巡查不仅耗时耗力,还存在“看得见的地方到不了、到得了的地方看不全”的治理难题。四川移动打造的无人机城市巡检项目,正推动这里的城市治理实现从传统“人防”向现代“技防”的跨越式转变。这一变革的背后,是四川移动整合5G/5G-A通感、算力网络、高精度定位、人工智能等核心技术,构建的“低空一张智联网+一大低空平台+N产品能力体系”——以自主研发的无人机机载专用通信终端“哈勃一号”为硬件支撑,以“中移凌云”平台为核心中枢,让无人机成为真正的城市治理“智能眼睛”。
“我们不仅为无人机进行了5G网联改造,实现实时画面高清回传与数据存储回放,更通过‘中移凌云’平台的AI算法赋能,让巡检从‘被动记录’变为‘主动识别’。”中国移动四川天府新区直管区分公司副总经理乔洋介绍,平台搭载的AI算法已实现城市违建识别、森林防火智能检测、重点场所人员聚集监测、占道经营预警等12类高频场景的智能分析,识别准确率达95%以上。在万安街道的日常治理中,无人机按照预设航线自主飞行,对辖区内的街巷、绿地、山林等区域进行全方位巡查,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系统会立即发出告警并推送包含定位、图片、视频的处置工单给管理部门,助力快速响应处置。
与此同时,四川移动自主研发的无人机监管智能化平台,具备低空航空器轨迹显示、高精度航迹对比、区域告警等多项前沿技术能力,可实现对辖区内无人机的“一网通管”,既保障了合法作业无人机的安全飞行,也有效防范了“黑飞”带来的安全隐患,为无人机在应急救援、警用安防、环境测绘等领域的安全合规应用提供了坚实保障。
“从以前的‘脚底板巡查’到现在的‘云端智察’,不仅让我们的工作效率提升了3倍以上,更实现了治理隐患的早发现、早处置。”陶明举例说,此前某小区顶楼业主趁夜间偷偷搭建阳光房,无人机夜间巡检时通过红外成像技术快速捕捉到施工痕迹并自动识别标注,街道办工作人员第一时间介入处理,避免了违规建筑成型后拆除的资源浪费。乔洋补充道:“我们正以天府新区为试点,持续优化技术与场景的适配性,目前已实现巡查频次从每周1次提升至每日2次,处置响应时间从平均2小时压缩至30分钟,未来将把这一模式复制推广到更多区域,助力构建更高效、更智能的城市治理新格局。”
智享云端:文旅融合激活低空经济新消费

“扫码租用无人机只要9.9元/小时,选好’跟随’模式,就能拍出自己和仙海湖、鲜花小镇同框的空中大片,还能一键AI剪辑分享到朋友圈,太方便了!”在绵阳游仙仙海广场,许多游客刚体验完共享无人机服务,便忍不住向同行伙伴推荐。这一让游客赞不绝口的服务,正是四川移动联合绵阳科技城低空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打造的低空经济创新应用。
作为四川移动低空经济布局的核心成果之一,“低空智行”运营服务平台打破了传统低空服务的场景壁垒,采用国际领先的空地融合共网技术和立体动态移动通信覆盖技术,参考电商模式将应用上架,创新实现“手机下单、一键起飞、一网通管”的服务模式,就像搭建了一个“空中大集市”,让用户轻松获取多样化低空服务。在绵阳游仙仙海旅游度假区,四川移动不仅带来了便捷的共享无人机服务,更创新推出“云游”航拍新模式,让低空文旅体验更具吸引力。
“游客既可以现场扫码自主操作无人机,享受个性化拍摄乐趣;也能异地通过‘低空智行’小程序下单,让停靠在智能停机坪的无人机按预定航线飞行,空中俯瞰仙海大坝、滨湖栈道、鲜花小镇等核心景点,拍摄完成后即可下载高清视频留念。”中国移动四川绵阳游仙分公司副总经理唐子潇介绍,为了保障飞行安全与体验感,平台已预设5条精品航拍航线,覆盖景区核心景观区域,同时通过5G-A通感一体技术实现无人机的精准定位与实时管控,飞行误差不超过1米。
更值得一提的是,依托率先落地的5G-A基站和智能调度系统,这里的无人机实现了“一机多用”的降本增效奇迹。“白天是文旅航拍的‘空中摄影师’,夜间就变身湖面巡查的‘安全卫士’。”绵阳科技城低空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向记者展示了无人机的场景切换能力,夜间飞行时,无人机通过高清摄像头和红外感知技术,实时监测湖面违钓、人员落水等异常情况,发现问题后及时回传信息并联动景区管理部门处置,为景区安全防护筑起立体屏障。数据显示,该模式落地后,景区夜间巡查人力投入减少60%,异常情况发现率提升至90%以上,真正实现了“服务+管理”的双重赋能。
而在北川石椅村的农产品交易中心,另一番低空文旅图景同样热闹。作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石椅村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前来体验羌寨文化、观赏茶园风光,四川移动联合科技城低空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推出的共享无人机服务,恰好契合了游客的个性化拍摄需求。游客只需像租用充电宝一样现场扫码,即可轻松租用共享无人机进行自主操控拍摄,无人机提供“跟随、环绕、渐远、上升、降落”五种航拍模式,搭配10余种AI剪辑模板,可一键生成带有背景音乐和特效的短视频,方便游客快速分享至社交平台。
“以前想拍茶园全景只能找专业摄影师,现在自己就能用无人机拍,操作简单还划算,发朋友圈收获了好多点赞!”一位来自成都的游客这样说。该项目自9月3日在石椅村、大熊猫公园、潼川古镇试点以来,已服务超200人次,累计飞行80余小时,游客满意度达98%,成为景区的“网红打卡项目”。中国移动四川绵阳分公司集团客户部副总经理、绵阳科技城低空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锐表示:“我们希望通过技术轻量化、服务便捷化的方式,让更多人感受到低空经济的魅力,同时助力地方文旅产业转型升级,让‘云朵上的山寨’触碰到‘硬科技’,目前正在规划将共享无人机服务拓展至绵阳更多4A级以上景区。”
低空赋能打通民生服务保障新通道
低空经济的价值,不仅在于丰富体验,更在于解决民生痛点。从绵阳梓潼的千年古柏林到德阳的医院院区之间,从北川的田间茶园到偏远山区的医疗站点,四川移动正用低空技术搭建起一条条“民生服务线”,让数智力量惠及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绵阳梓潼县七曲山大庙,这片全国最大的纯古柏林区拥有上万株千年古柏,承载着珍贵的生态与文化价值,但传统人工巡护面临诸多难题。“七曲山景区面积大,古柏分布零散,部分区域山势陡峭、道路稀少,以前靠我们徒步巡查,一天最多能覆盖5平方公里,不仅耗时费力,偏远区域还容易出现巡查盲区,遇到火情等紧急情况根本来不及响应。”梓潼县公安局七曲山景区警务室民警张霖粟深有感触地说。如今,随着四川移动联合梓潼县公安局、西南科技大学打造的“潼域森防系统”投入使用,这一困境彻底改观。
“该系统深度融合5G低空网联无人机与数字孪生技术,构建了‘感知—巡查—处置’的全流程闭环管理机制。”中国移动四川绵阳梓潼分公司副总经理赵松柏介绍,系统预设了12条森林巡防专用航线,覆盖景区核心防护区域,森林巡防人员通过手机即可一键下单调用无人机,实现对无道路或人员难达区域的全方位、无死角巡飞。无人机搭载的热成像技术能在2分钟内发现异常温度点,火情检测准确率达98%,同时还能锁定目标、拍照取证,遇到游客抽烟等火灾隐患时,可通过喊话器及时劝导制止。
梓潼县公安局演武派出所所长王伟补充道:“去年春节期间,景区游客量达5万人次,无人机在人员管控、车辆疏导和森林防火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以往需要2小时才能完成的巡查区域,现在通过无人机仅需30分钟即可全面覆盖,单次巡查成本从400元大幅降低至50元,效率提升了90%。”数据显示,该系统投入使用以来,七曲山景区未发生一起森林火灾,违规野外用火行为同比下降85%,有效守护了千年古柏的安全。
而在德阳,低空经济正为医疗服务按下“加速键”。“以前靠陆路运输检验样本,受交通拥堵影响,从妇女儿童医院院区到旌湖院区的标本配送时间需要15分钟,一天只能安排2个班次,遇到紧急情况根本来不及;现在无人机配送全程仅需9分钟,每天能飞5个班次,上午7点半就开始工作,大大缩短了检测周转时间,为患者救治争取了宝贵时间。”德阳市人民医院医工信息部谢贤凯介绍道。

这套低空医疗物流系统由四川移动德阳分公司与医院联合打造,以无人机为核心运力,依托低空医疗智能管控平台,整合智能机舱、5G网络、高精度定位等基础设施,在旌湖院区、旌南院区、妇女儿童医院院区及市血站之间搭建起专用空中通道,专门转运检验样本、紧急药物等医疗物资。中国移动四川德阳分公司项目经理孔昶表示:“我们选用的无人机升限110米,飞行速度60公里/小时,载重接近4公斤,可容纳200个真空采血管,机身配备了智能温控系统,能保障样本在运输过程中处于2-8℃的恒温环境,且能自动避开建筑物和障碍物,不受天气和路况影响。”
更重要的是,系统实现了全流程可追溯,通过“低空智行”平台可实时监控运输路径、飞行状态与物资状态,每一次配送都有完整的电子台账,为医疗物资安全高效转运提供了坚实保障。截至目前,该系统已累计飞行3200余个班次,飞行里程达2万公里,安全转运检验样本1.2万余件、紧急药物300余批次,下一步还将引进载重10公斤、航程25-35公里的中型无人机,拓展更远距离的医联体单位转运服务,让低空医疗通道覆盖更多偏远区域。
与此同时,在北川石椅村的苔子茶园里,低空技术正为传统农业插上“数字翅膀”。四川移动联合当地政府打造的“苔子茶数字管理平台”,将多光谱无人机与云计算、物联感知、AI识别技术深度融合,让传统茶园焕发科技活力。“以前种茶全靠经验,施肥、打药全凭感觉,遇到病虫害还得挨棵树排查,又累又不准;现在有了无人机‘问诊’,数据说了算,省心多了!”当地茶农如是说。
茶农通过“低空智行”平台一键下单,即可预约多光谱无人机巡飞服务。无人机按照预设航线对茶园开展周期性巡飞,拍摄的影像实时导入智能分析平台,系统通过解析叶片光谱数据,能精准识别茶树生长状况、病虫害类型、杂草分布及倒伏情况,生成包含施肥建议、病虫害防治方案的可视化报告,推送给茶农参考。
低空之上,大有可为;民生之间,大有作为。从城市治理的智能升级到文旅产业的创新赋能,从生态防护的精准高效到医疗服务的加速提质,从农业生产的降本增效到乡村振兴的全面赋能,四川移动正以技术为翼、以场景为基,持续拓展低空经济的应用边界。未来,四川移动将继续深化“1+1+N”能力体系建设,加快“四驱两翼”低空能力布局,开放平台资源、汇聚产业合力,让低空经济在巴蜀大地向下扎根、向上生长,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数智动能,在新时代的“蜀道”上书写通信央企的创新答卷。
来源:刘启诚
原文链接:http://www.cww.net.cn/article?id=605221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揽空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本文内容涉及版权问题,请权利人通过邮箱zgs@zgs.cc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