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受西南涡和低空急流影响,我市多地出现强降雨天气,市气象局发布了重要气象专报(暴雨三级预警),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作为一级风险防范单位,按照应急预案进入应急响应状态。6月18日18时许,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下辖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华日报》总馆旧址大门处排水沟出现严重堵塞现象。该馆迅速启动应急预案,联系各方力量,高效组织抢险,成功化解了险情,确保了文物建筑群的安全。
18日18时30分许,新华日报总馆旧址值班安保队员在例行巡查中发现旧址低洼处排水沟里淤泥过多且出现明显堵塞现象,如降雨量持续加大,会直接威胁新华日报总馆旧址文物建筑群的本体安全。
《新华日报》总馆旧址位于渝中区化龙桥虎头岩下,占地7788平方米,建筑面积1021平方米,由5栋土木、砖木结构办公用房及印刷厂(防空洞)组成。《新华日报》是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唯一公开出版发行的大型政治机关报,于1938年1月11日在武汉正式创刊。武汉沦陷后,同年10月25日,《新华日报》总馆迁往重庆市区,后因大轰炸迁往化龙桥虎头岩,直至1947年2月28日被国民党查封停刊,历时9年多。总馆设有编辑部、经理部、印刷厂等。该旧址于2000年被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直辖后首批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

▲排险现场。受访者供图
随即,值班人员立即按规定程序进行了报告。红岩博物馆安全管理处负责人接到报告后,第一时间启动了《红岩博物馆文物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防汛专项)》,并赶赴现场,会同红岩博物馆文物部、化龙桥街道应急办相关负责人,对险情进行研判,初步判断是因轨道18号线施工,造成淤泥外排,导致排水沟发生严重堵塞。随后经联系,轨道18号线施工单位携带抽水泵、洒水车、疏通工具、应急照明等设备抵达现场,实施了疏堵工作。

▲排险现场。受访者供图
在所有人员的努力下,经过近4小时专业、高效、安全的疏堵作业,堵塞点被贯通,险情解除,《新华日报》总馆旧址的文物建筑本体脱离了浸水危险。
“此次抢险排患工作,得益于我们完备的应急预案、高效的指挥调度、训练有素的应急队伍以及值班人员的高度警惕,是一次对博物馆应急响应能力的实战检验,也是对文物工作者‘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的检验。”红岩博物馆相关负责人称。
来源:重庆日报
原文链接:https://wap.cqrb.cn/detail?classId=580&id=2325104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揽空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本文内容涉及版权问题,请权利人通过邮箱zgs@zgs.cc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