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20日,众合科技发布了2025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6.8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8331.19万元,同比增长13.77%;归母净利润为-6669.78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2195.97万元,亏损收窄;公司毛利水平稳步提升,较去年同期增长5.31%。
众合科技在轨道交通领域深耕10余年形成显著先发优势,业务已经覆盖杭州、郑州、西安、深圳等全国28座城市。信号系统已经站稳行业第一梯队,累计实施国内地铁&市域铁路(CBTC+FAO)项目65个,累计1950公里;累计建设完成自动售检票系统(AFC)项目58个,逾1000座车站。
全栈自研,以坚实的软硬件协同底座托举低空经济
众合科技依托自主可控的高可靠性、安全性技术和通行域资源管理、调度算法核心技术能力,建立了通用高安全可靠计算机平台、通用工业数字平台两大技术平台,形成支撑全栈国产自主可控的技术根基。以“平台复用+场景定制”模式,构建起从轨道交通、道路交通到低空网络的多维技术矩阵,实现了从平面交通到立体空间的全域技术赋能。在硬件层面,公司自主研发的SIL4级安全芯片“众合芯”、国产信创云信号系统等技术突破,使公司已经成为国内轨道交通领域核心机电设备国产化率最高的企业,实现了从功能芯片、板卡到操作系统及核心系统平台架构及上层应用软件全自主创新研发。
在全栈自研的软硬件协同体系下,公司聚焦空间信息战略,打造“空天地立体交通”主场景,为地下、地面、低空和低轨空天地立体交通场景提供集设备、控制系统、工业软件产品及解决方案的全方位能力赋能,实现“空天地”多维度交通网络的空间协同与智能互联。
公司积极探索低空和低轨卫星领域,成立空天地立体交通产业研究院,专注于无人机飞行控制、环境感知和空域管理等关键技术领域,并先后发布了UniTFCC三余度飞控计算机、UniPort智慧起降场、UniSpace低空综合服务平台三大核心产品;应用场景上,重点打造低空政务综合巡检、应急、医疗运输三大场景。低轨领域,重点布局面向卫星互联网产业的高端装备数字化整体解决方案以及时空大数据运营服务。
众合科技基于十余年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研发经验,将成熟的安全文化、安全研保体系及功能安全技术移植至低空领域,创新性研发了三余度飞控计算机。
2025年以来,众合科技低空业务获得了一系列进展。三余度飞控计算机产品订单获得突破,已经与北京智行博通、天翎科等无人飞行器主机厂开展相关的地面和飞行测试工作,为未来进一步商业化夯实基础。公司与杭州临安城投集团携手打造的“一网统飞”综合治理平台,不仅是浙江省首个实现“市区协同、全域联动”实践探索的低空政务飞行平台,还为全国低空经济政企集约化运营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杭临样板”“一网统飞”综合治理平台以“低空+政务治理”为切入点,以“集约建设、统筹复用”为核心原则,创新采用“2+1”布局——区一网统飞综合服务平台运营端、用户端与杭州市低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实现数据贯通、流程衔接,构建起从用户飞行需求汇总到成果数据定向分发的全链路闭环,并沉淀一套低空数据资产底座,构建低空领域市区多级协同新模式。
8月,公司与杭实集团旗下杭州低空公司成立合资公司,主要业务将聚焦“低空政务飞行全生命周期服务”,以杭州为基地,致力于打造全国领先的低空综合治理平台,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拓展各类低空管控应用系统。
此外,公司核心参股公司北京鸢飞科技是国内领先的低空交通数据服务商,持有民航局颁发的无人机云系统国家级运营牌照。北京鸢飞基于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控制、低空空域网格化编码大数据、多主体无人机识别及轨迹融合、低空空域冲突识别及解脱、基于多源情报动态空域管理、低空语义航图、低空可靠通导监评估等七大核心技术,产品处于国内第一梯队。
鸢飞科技与武当山机场集团联合打造的十堰市低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即将正式启用,标志着湖北省首个地市级低空平台正式落户十堰。该平台集十堰低空综合指挥中心、低空安全保障中心、低空飞行服务中心功能于一体,作为驱动十堰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平台将从监管工具跃升为低空经济的综合价值“放大器”,不仅为蓬勃发展的低空经济注入强劲动能,更将为全国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复制的“十堰模式”。
政策东风下的低空经济赛道
国家层面高度重视低空经济产业发展。2024年底,国家发改委成立低空经济发展司,并且中央空管委将在深圳、杭州等六个城市开展eVTOL运营试点。2025年将有望成为低空经济从前期规划转向产业落地的元年。根据赛迪顾问测算,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达到5059.5亿元,增速达到33.8%。乐观预计,到2026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达到10644.6亿元。
今年以来,政策东风依旧不断。7月,民航局成立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解决跨部门、跨央地问题等任务。7月28日,全国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同志座谈会在京召开,提出要加快无人机等技术开发和应用推广。7月3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2025年上半年发展改革形势通报会,提到要推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地方层面同样积极推进低空产业的落地。7月1日,广州市召开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7月2日,河南成立首只低空产业基金,总规模20亿元,首期备案规模5亿元,存续期10年。7月4日,黑龙江省制定出台17条政策措施,将低空应急救援等公共服务纳入政府购买服务目录,并根据不同情况对运营企业按飞行作业时间给予补贴,以鼓励低空装备规模化应用。
目前,已有多地正式启动中长期低空专项债的申请。根据方正证券,截至2024年末,涉及低空经济建设内容的专项债项目已发行26个,项目总投资193.28亿元,发行专项债券金额合计53.95亿元,占总投资约28%。
西南证券研报指出,国家战略聚焦低空经济新赛道,地方加速政策配套与资源倾斜,低空物流、低空旅游等应用场景先行,2025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顺利召开,多项战略合作及商业订单密集落地,产业链规模化发展态势渐显。
从亏损收窄到第二曲线成型,众合科技正在勾勒出传统基建公司向空间信息产业跃迁的样本。未来,随着相关项目的逐步落地,众合科技有望在低空经济领域持续拓展发展空间,为行业发展贡献更多“众合智慧”。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揽空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本文内容涉及版权问题,请权利人通过邮箱zgs@zgs.cc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