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陆点确认!”南太行山腹地,一颗红色信号弹划破机场夜空,伴随着最后一架战鹰平稳着陆,全军航空兵部队安全飞行的最长纪录被再次刷新。
创造这项纪录的,是陆军航空兵学院某旅。该旅领导介绍,直升机低空飞行的特性决定了其危险系数相对更高,这就要求飞行员必须苦练精飞,才能保证安全飞行。
低空突防、游猎警戒、抵近侦察……蓝天上,一场红蓝对抗激烈展开,飞行教员姚楠与“敌”机进行激烈缠斗后,飞机接近极限状态濒临失控。关键时刻,他凭借高超的技术果断修正,驾机安全归航。
“只有不断提高个人实战能力,才能在危机中找到一线生机。”姚楠讲起了一次空中险情处置经历。
那一次,在贴地飞行过程中,直升机机身突然加速偏转、急剧抬头。姚楠紧急采取措施,但制止无效。根据自身飞行经验,眩晕间隙,他捕捉到了最佳接地瞬间,操纵快速旋转的直升机安全落地,避免了事故发生。
“飞行能力越强,安全越有保障。”这次特情处置,更加坚定了旅队官兵从难从严训练的决心。
多年来,该旅围绕昼复训练、特殊场地起降等内容,组织专攻精练,让每一名飞行员熟悉飞机临界状态,形成肌肉记忆。为提升空中避险能力,他们在日常教学中随机嵌入特情处置课目,锤炼临机处置实战本领,教学训练质效、学员培养质量逐年提升。
飞行无小事,事事连安全。“胜利表现在空中,胜利保证在地面。”该旅修理营营长刘毅表示,即使是一根羽毛丢在机体内,都有可能引起机械故障。为此,全旅官兵在维护飞机时,总是细之又细、慎之再慎。
一次,机械师李志民带领机组对某型直升机进行出厂检查,一根尾传动轴上异样的铆钉引起了他的注意。按理说,新出厂的飞机已经经过无数道检验,出问题概率很低。李志民拿着扳手反复调试后,还是决定进行检查。
拆卸蒙皮、调整参数、试车验证……经过一番检查,李志民果真排查出直升机的安全隐患,有效保障了飞行安全。
“好传统、好氛围,锻造出了好样子。”新时代,全旅官兵始终秉承“排故不过夜,故障不上天”的安全理念,通过一点一滴的行动,践行“我的工作无差错,我的岗位请放心”的誓言。
截至目前,该旅累计为全军部队输送了4000余名飞行员,有的已成长为试飞员,有的在重大军事行动中崭露头角。作为新一代驰骋蓝天的铁翼“舞者”,他们带着安全飞行的理念,驾驶战鹰飞出一道道耀眼航迹。
(盛渠成参与采写)
《 人民日报 》( 2025年08月28日 19 版)
来源:
原文链接:http://t.ynet.cn/h5/37168347.html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揽空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本文内容涉及版权问题,请权利人通过邮箱zgs@zgs.cc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