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深圳无人机产业释放出新信号,新势力正在全面涌进这一新兴赛道。
智能清洁企业追觅宣布,将正式拓展无人机业务,并在深圳设立无人机项目公司。对于无人机业务落地深圳,追觅无人机业务负责人近期回复羊城晚报记者称:“深圳作为追觅核心基地,将持续获得资源倾斜,未来成为追觅‘空天地一体’战略的支点。”
无独有偶,总部位于深圳的全景相机企业影石也于一个月前推出全景无人机品牌“影翎”,随后宣布开启公测。
无论是“外来客”的跨地域布局,还是“本地户”的大胆跨界,都将深圳视为开启无人机新蓝图的主要阵地。深圳市低空经济产业协会相关负责人向记者分析,这一“跨界潮”的兴起,折射出深圳作为全国最具吸引力的无人机产业高地,正从原有的“专业选手时代”迈入“多元协同时代”。
跨界者纷至沓来
近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无人机灯光秀表演精彩上演,全球首次1.2万架无人机升向夜空,形成震撼的视觉效果。
在这一视觉盛宴的背后,深圳全力打造“全球低空经济第一城”,产业逐步迎来新的爆发期。今年一季度数据显示,深圳无人机产业增长率达48%。另有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深圳民用无人机产品产量增长59%。
深厚的产业基础和良好的增长势头,正在吸引更多本土科技型企业入局。影石创始人刘靖康带着自己在校期间创立的项目离开南京、南下深圳,将业务方向转向硬件领域,并于2015年创立了影石Insta360品牌,这家公司在日后逐步成长为全球全景相机领域的领军企业。
近期,这家扎根深圳的科技企业一脚踏入无人机的全新领域,7月宣布无人机品牌“影翎”,紧接着又在8月公布联合第三方孵化的全景无人机“影翎 Antigravity A1”。业内人士分析,全景相机和无人机在影像处理、防抖算法、传感器技术等底层技术上存在高度共通性。
如果说影石的跨界代表了深圳科技企业依托本土制造生态的开疆拓土,那么总部位于江苏的追觅则将成为外来者“用脚投票”、跨区域开启新布局的样本。
据了解,目前追觅将无人机项目公司设立于深圳,正在积极组建专业的无人机研发团队,且核心团队架构已初具雏形。
“无人机核心技术和扫地机核心技术有很多相通之处。”追觅无人机业务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的核心算法能力、动力系统技术和制造与供应链能力,可以复用于无人机的生产过程中。例如,扫地机器人的空间感知与动态避障能力,可以转化为无人机在城市复杂环境中的飞行安全保障;路径规划与实时建图(SLAM)技术,则能提升无人机的导航与悬停精度。
完备产业链成跨界支撑
企业现有的技术“跳板”固然重要,但要杀入无人机的新赛道,离不开深厚的制造体系和上下游产业链。
这也让深圳成了无人机新势力跨界创业的第一站。
当前,深圳低空经济正蓄势高飞,消费级无人机占全球市场70%,工业级无人机占全球市场50%,集聚了大疆创新、道通智能、联合飞机科技等龙头企业,形成了集研发、制造、应用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实现了“不出深圳,就能造出一架无人机”的产业闭环,有助于企业缩短从研发到上市的周期。
在硬件环节,深圳在电子信息和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领域的长期积累,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利用成熟的供应链,深圳能为无人机新势力搭建起覆盖镜头、电池、芯片和外壳等关键部件的“配件超市”。
例如,以光学起家的欧菲光凭借光学技术积累,解决了无人机光学系统“轻量化”与“高性能”难以兼得的行业难题。电池厂商欣旺达推出了覆盖无人机、工业巡查、城市空中交通等多场景的飞行器电池产品。
“在全国乃至全球的格局中,深圳无人机产业的最大优势在于‘从一颗螺丝到一个系统’的完整产业生态。”深圳市低空经济产业协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一方面,深圳聚集了从飞控系统、电池、电机、图传、整机集成到终端应用的完整产业链条;另一方面,这里孕育出一大批专注算法优化、智能感知、通信导航、边缘计算等前沿领域的创新企业,为无人机智能化升级提供持续动力。
人才储备同样是吸引力所在。大疆、道通等龙头企业的发展,为深圳输送了大批飞控算法、图像处理和硬件设计方面的工程师。
追觅无人机业务负责人坦言,“深圳本地丰富的硬件工程师、飞控算法专家,能够支撑我们团队的快速扩张。”此前,追觅已在深圳等地启动无人机相关人才招募。此外,深圳也为追觅无人机业务提供了政策、测试空域及国际化通道支持。

新势力将为深圳带来什么?
一直以来,深圳无人机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政策层面释放的强劲动能。
2022年底,《深圳市低空经济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2—2025年)》出台,为城市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2023年初,深圳首次将低空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12月,《深圳市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发布,提出引培低空经济链上企业、支持低空经济企业增资扩产、支持低空经济企业技术改造等一系列措施,抢抓低空经济产业密集创新和高速增长的战略机遇。此外,深圳先行出台全国首部低空经济法规,在起降基础设施、空域使用、试飞审批等环节探索机制创新,为技术创新、扩大低空飞行应用场景提供了充足的政策保障。
“深圳具备丰富的试验场景和应用资源,政府也愿意为新业态提供大力支持。”深圳市低空经济产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为吸引产业新势力,深圳要继续加强制度型供给,从空域审批简化、适航标准明确、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为企业提供可预期的发展路径。
在上述负责人看来,影石、追觅等产业新势力的入局,将为深圳无人机产业带来新的想象空间。
他表示,新势力的加入,不仅仅是产业规模的扩张,更是一种范式的跃迁。它们将为深圳无人机产业注入新的设计理念、用户视角和商业模式,也推动传统企业加快转型与升级。与此同时,这些企业还激发了更多产业融合的可能性。
深圳也积极为无人机和无人化装备企业搭建融资服务平台,赋能更多新势力崛起。7月初,在“X-Day”西丽湖路演社低空经济专场上,8家低空产业代表企业携尖端技术登台路演,达晨财智、基石资本、啟赋资本、毅达资本、力合基金等创投机构齐聚台下,从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市场前景、资本价值等多维度为项目精准“把脉”,加速创新成果转化与商业化落地。
面对新势力涌入的趋势,上述负责人建议,要吸引更多新势力落地,深圳也要完善产业公共服务能力,推动建设标准化测试中心、组建共性技术平台、强化产业金融对接,降低企业创新的边际成本。
文 | 记者 黄婷 实习生 林泓玥
来源:黄婷
原文链接:https://ycpai.ycwb.com/app/template/displayTemplate/news/newsDetail/110069/53637765.html?isView=true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揽空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本文内容涉及版权问题,请权利人通过邮箱zgs@zgs.cc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