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的天空多了“千里眼”,无人机一飞,城市管理快得像坐火箭!上午10点,江津区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一声令下,5架无人机嗖嗖起飞,主干道、河道、老旧小区全扫一遍。实时画面传回大厅,AI秒秒钟找出井盖歪了、树倒了、水淹了等问题,立马生成工单,10分钟内责任部门就得干活。这速度,过去靠人跑断腿也比不了!

江津区这套无人机巡查,简直是城市管理的“黑科技”。以前,巡逻得靠人走街串巷,一圈下来大半天,累得够呛。现在无人机半小时飞5公里,拍下高清画面,AI自动分析,问题一目了然。比如,路边井盖移位,系统直接派单给市政,工作人员立马去修。钟雪飞,管理中心的主任,笑得合不拢嘴:“这效率,过去想都不敢想!”
不只江津,整个重庆都在用这套“数智化”本事。公安、医保、民政的数据全打通,建了个“一中心统筹、多跨协同”的系统。无人机、物联网、AI算法,成了城市运行的“新装备”。发现问题不用等人喊,系统主动报警,管理从“等事故”变成“防事故”。这就像给城市装了个超级大脑,反应快、动作准!

高新区也在玩“高科技”。8月2日下午,寨山坪村一个工地冒出扬尘,高空AI摄像头立马抓拍。智能系统直接发指令,施工单位两小时内就把问题搞定。扬尘没了,空气清新,蓝天白云更有保障。这套系统还能管渣土车、查施工安全,视频监控、无人机巡查全上阵,应急指令一键下达,部门配合无缝衔接。老百姓看着天更蓝,心里也敞亮。
江北区的治理更细致。他们建了个“感知预警、决策处置、监督评价”的闭环机制,城市运行稳得像钟表。两江新区更狠,70多种智能算法上线,图像识别、安全预警样样行。12台无人机组网,覆盖8个街道,违建、火情、水域问题一个都跑不掉。23个场景全靠这套“空天地一体”系统,城市管理像开了外挂。
工业也搭上了智能化的快车。大渡口区秋田齿轮公司的车间,机械臂抓零件准到毫米级,自动磨床转得飞快。工人老康乐呵呵地说:“以前一人管两台机床,现在一人能看6到8台!”日产40万件精密齿轮,效率翻了几倍。大渡口47家企业都搞了智能化改造,72%的车间数字化,8个智能工厂拔地而起,产业升级跑得飞快。
合川区的车灯厂也厉害。过去10个工人一小时才出一个车灯,现在自动生产线一小时搞定20个!班组长王祖梅笑着说:“巡查轻松多了,产量还高!”这变化,让工人省力,企业赚钱,城市发展更有底气。

农村也没落下。南川区大观镇的智慧大棚,种丝瓜像养“宝贝”。正午太阳毒,点下手机,遮阳网20秒合上,风扇一吹,棚里比外面凉快5度。智能系统盯着温度、湿度、光照,丝瓜的生长数据全记录,姜国强得意地说:“每株丝瓜都有自己的‘数字档案’!”标准化种植,蔬菜长得更好,农民赚得更多。
梁平区更绝,把7个农业服务中心的数据全整合,农资、农技、加工、金融全链条打通。数字化平台让农业服务像点外卖一样方便,农民种地更省心。这套办法还成了全国典型,重庆的农业“数智化”走在全国前面。

这套系统咋样?是不是让你也想看看重庆的“数字魔法”?城市治理、产业发展、百姓生活,哪一块最戳你心?快来说说你的想法吧!
来源:
原文链接:http://kjy.china.com/13004755/20250903/48785985.html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揽空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本文内容涉及版权问题,请权利人通过邮箱zgs@zgs.cc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