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的差距,藏着你身体的秘密!早上没吃饭测的血糖,跟吃完饭两小时后的血糖,差多少才算正常?这个数字可不是随便看看,它能告诉你身体是不是在“闹脾气”。

空腹血糖是早上空着肚子,至少8小时没吃东西时测的。正常人一般在3.9到6.1毫摩尔每升,糖尿病朋友最好控制在4.4到7.0。餐后两小时血糖,顾名思义,是吃完饭两小时后测的,反映你身体消化葡萄糖的本事。正常人不超过7.8,糖尿病朋友得控制在10.0以下。这两个数字,一个看身体“休息”时的状态,一个看“干活”时的表现,差得太多,身体可能吃不消。

差距多少算正常?医生说,最好控制在2.0到3.0毫摩尔每升。比如,早上空腹6.0,餐后8.0到9.0,这样的波动还行。如果差距超过4.0,甚至冲到5.0以上,就像坐过山车,血管和器官迟早要“喊累”。数据显示,血糖波动太大,容易伤血管、眼睛和肾脏。中国糖尿病学会2020年指南也提醒,血糖稳,身体才健康。

为啥差距会拉大?吃的东西不对是个大原因。米饭吃一大碗,甜点再来一块,血糖蹭蹭往上窜,胰岛素忙不过来。含糖饮料、蛋糕这些,简直是血糖的“加速器”。想稳住血糖,少吃白米白面,换成糙米、燕麦这样的粗粮,升糖慢,身体轻松。

运动少也容易让血糖“堆积”。吃完饭就瘫在沙发上,葡萄糖没地方去,餐后血糖自然高。饭后走上20分钟,像逛街那样悠着点,肌肉就能把血糖“吃掉”不少。研究表明,每天半小时运动,能让血糖波动缩小30%。太极拳、快走都不错,微微出汗就够了。

药物用得不好,也会让血糖“调皮”。药量不够,或者吃药时间没对,血糖控制就乱套。医生开的药得按时吃,别自己改主意。每年查一次糖化血红蛋白,能看出最近几个月血糖稳不稳。如果差距总是不对,赶紧找医生调整。

压力大、睡不好,也是血糖的大敌。熬夜或者心情烦躁,身体会释放压力激素,肝脏跟着“加糖”,空腹血糖就高了。每天睡够7到8小时,10点前上床,睡前别刷手机,喝杯温水,血糖会更听话。2021年《中国实用内科杂志》研究说,睡眠差的人,血糖波动比睡得好的人大20%。

肝脏有时候也会“捣乱”。它晚上偷偷放葡萄糖,推高空腹血糖。如果这个“开关”坏了,空腹和餐后血糖差距就大。医生可能会建议查查肝功能,找找原因。

饮食是控制血糖的“龙头”。少吃精白米面,多吃绿叶菜,像菠菜、油麦菜,纤维多,能减慢糖吸收。鸡蛋、瘦肉、豆腐这些蛋白质食物,也是不错的选择。吃饭别狼吞虎咽,慢慢嚼,胰岛素才有时间“上班”。有个小妙招,叫“分餐法”,一天吃五六次,每次七分饱,血糖波动小很多。

运动是血糖的“减压阀”。饭后半小时散个步,或者做点拉伸,身体就能把多余的糖“烧掉”。别太猛,微微出汗就行。每天坚持半小时,血糖会稳不少。2022年《中国全科医学》研究说,规律运动能让餐后血糖下降15%到20%。

心情好,血糖也听话。压力大、老生气,血糖容易“闹情绪”。平时多跟朋友聊聊天,养点花草,听听音乐,心情舒畅,血糖也跟着平稳。医生说,放松心情能让血糖控制好30%。

糖尿病不是一天得的,血糖波动也不是一天形成的。预防比治疗省心。少吃油炸食品、甜点,多吃清淡家常菜。40岁以后,每年测一次血糖,家里有糖尿病史的,更要当心。管住嘴、迈开腿,血糖就不会轻易“捣蛋”。
来源:
原文链接:http://kjy.china.com/13004742/20250910/48809461.html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揽空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本文内容涉及版权问题,请权利人通过邮箱zgs@zgs.cc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