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从未停止过对天空的渴望。
嫦娥奔月、伊卡洛斯飞翔等神话故事,无不体现出人类对飞行的向往。直至1783年法国蒙哥尔费兄弟的热气球开启了人类首次载人飞行,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发明飞机并试飞成功,那些曾经无法想象的飞天梦想历经工业与科技的变革,都在逐一实现。
当人们已经习惯了飞机作为公共出行的重要载具,也开始把目光投向了个人飞行领域。《第五元素》、《银翼杀手》等科幻电影为我们描画了飞行汽车的模样和场景,而在现实中,自1917年格伦·哈蒙德·柯蒂斯的Autoplane开始,人类对飞行汽车的探索从未止步。
到如今,低空经济已经成为了不可阻挡的未来发展趋势,众多车企与科技公司已躬身入局,其中不乏丰田和凯迪拉克这些老牌车企。

而来自中国,亚洲规模最大的飞行汽车企业汇天,正在以有人驾驶公开飞行的率先实现、飞行汽车的量产加速、全球化的全面推进,领先一步地正式开启了个人飞行时代。
其于迪拜举办的“陆地航母”首场国际品鉴会,因而可看作是划分这一时代的里程碑时刻。
对于未来城市低空出行,对于个人飞天梦想,汇天此刻开始就将提前兑现。
有人驾驶公开飞行,低空飞行不是梦
都说飞行汽车是科幻,但当汽车、航空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它其实属于科学。正如福特汽车公司创始人亨利·福特曾说过的那样,“飞行汽车迟早会出现”。
低空飞行要突破的东西毋庸置疑非常多,产品、政策法规、交通管理、空中服务、消费者的接受度等等。
但是汇天要做的,就是一一攻克。

这次“陆地航母”在中东完成全球首次有人驾驶公开飞行,就是汇天攻克一系列难题,在低空领域实现从探索到落地的巨大成果。这一事件,标志着个人飞行时代来临。
毕竟传统飞机即便可以实现个人飞行,但是仍存在着储存难、补能难、驾控难、移动难四大痛点,在应用场景上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而汇天研发的分体式飞行汽车“陆地航母”,搭载了车载自动分合机构,能将飞行器完全收纳在“陆行母舰”的后备舱中,仅需要5分钟就可以释放或装载。同时“陆行母舰”还具备补能和移动的功能,实现陆空两栖的飞行自由。
驾驶方面追求简单操作容易上手,支持手动驾驶和自动驾驶,单杆操纵系统区别传统飞行器“双手双脚”的复杂操控方式,加上智能化的高度集成,更好操控且更安全。

可能有人会说,这只是飞行演示,离真正的低空飞行远着呢。
但这是飞行汽车飞向未来的关键一步,它让那个人类原始的飞行梦想变得具体,能被触摸。
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是,发布会现场,汇天与阿联酋Ali & Sons集团、卡塔尔Almana集团、科威特AlSayer集团及阿联酋中华工商总会签订了中东地区首批600台飞行汽车订购协议,创下该领域海外最大批量订购纪录。至此,陆地航母已累计获得7000台订单。未来,汇天将与上述合作伙伴共同推进飞行汽车在当地的法规认证、市场销售及多元化应用场景建设等合作。

这不仅说明“陆地航母”产品层面备受青睐,更意味着飞行汽车不再是概念上的孤品,而是真正重构出行空间的规模化出行载体。
对于飞行汽车这样极具前瞻性的未来出行方式,该战略协议实际上表达了两个非常具有价值的关键词:量产、场景。

不用空谈消耗期待,而用实干量产梦想,必定是汇天在关于未来出行的竞争中,最值得自豪的。汇天飞行汽车智造工厂已于9月底竣工,该工厂融合了航空级精度与汽车级效率,具备“万辆级”年产能,并计划于2026年正式投产交付。“陆地航母”很快就要量产到来。

应用场景对于低空飞行而言必然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就目前来说,“陆地航母”在体验网络上的布局是非常广泛的,涵盖了面向个人用户和公共服务领域的各类场景。
虽然仍是主要应用于限定场景,但“陆地航母”已是汇天飞行汽车“三步走”产品战略第一步的扎实落地。通过规模化量产和销售,带动低空飞行产业链和生态链的建设和完善,验证飞行汽车的商业模式。从而从限定场景到典型场景,再到门到门、点到点的城市3D立体交通,汇天事实上已经铺设好了低空飞行普及的可行路径。

发布会上还展示了正在研发的高速长航程飞行汽车,则证实了汇天正在迈开了第二步——解决典型场景下的空中交通问题。该产品命名为A868,设计续航大于500km,设计最大航速超360km/h。“空中的士”的实现,或许也就在不久的将来。
一系列的信息发布和举措让人们看到,汇天正在通过产品的创新,逐步解决个人飞行、空中通勤、公共服务的需求。而看得见的未来,也正是科技的力量。
低空经济崛起,中国飞行汽车飞向世界
抹除科幻印象,飞行汽车其实比我们想象的要现实得多。
波士顿咨询报告显示,到2040年,全球载人eVTOL市场的规模将达到2250亿美元,其中中东地区将达到117亿美元,并且个人飞行eVTOL将占比近85%。

汇天首席财务官、副总裁杜超也强调,中东不仅有前瞻的政策环境、雄厚的产业支持,更有对未来出行方式高度开放的用户心态。
所以汇天计划最早于2027年进入中东市场,有足够的时间沉淀——自2022年旅航者X2就在迪拜公开首飞,在节奏上也属于及时切入,应该说无论是地点还是时间都是精准恰当的。

如果把眼光放到低空经济的宏观视野上,我们还会发现,一场关于未来的激烈竞争正在悄然开始。
据罗兰·贝格研究预测,到2050年,全球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超过60万亿元人民币。为抓住低空经济发展机遇,当前世界各国纷纷采取多种举措,其中美国、德国、英国、日本、巴西等国高度重视低空经济的交通属性,大力推动先进空中交通的发展。同时,波音、空客、Joby、Lilium等航空巨头和初创企业也在积极布局eVTOL的研发制造。
而据赛迪顾问预测,到2035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有望突破4万亿。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明确将低空经济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随后国家和各省市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也足以说明我国对低空经济的重视程度。
面对未来竞争显而易见,推动低空经济发展已经是刻不容缓,实际上已经被赋予了“加快制造强国、交通强国建设”的使命。
汇天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中国代表,自然也肩负了让中国飞行汽车飞向世界的使命。

这场发布会上,其发布的国际新品牌“ARIDGE”及全新品牌Logo,就寄予了这样的使命意义。
将在“陆地航母”上率先搭载的全新标识“飞标”,融合了中国汉字“飞”与象征立体交通的“Z”向空间,以稳固的三角形传递了对安全与技术追求。ARIDGE则将“AIR”与“BRIDGE”融合意喻连接天地,彰显汇天作为中国品牌开启低空新纪元的决心,是品牌从技术探索迈向规模化、国际化的坚定一步。

没有坚定的信仰和远大的目标,就无法成就伟大的事业。纵观汇天12年发展里程,从东莞启航开始,到飞行汽车原型机载人首飞成功、2020年小鹏汇天成立、旅航者X1和X2破局,再到“陆地航母”发布、完成2.5亿美元B轮融资,以及如今新品牌新标识的发布……这家以“全球领先的低空产品创造者”为愿景的飞行汽车公司,一直秉持着探索未来出行的初心,一直把创新精神刻入骨子里,通过核心技术自研与技术革新运用,一步一步地到如今作为中国飞行汽车代表,为世界所瞩目。

再放眼当下,汇天的全球化步伐正在全面加速。其目前已与阿联酋建立起了深入的低空战略合作,包括在阿联酋哈伊马角酋长国获颁有人驾驶航空器特许飞行证,共同推进飞行汽车技术研发、试飞认证、场景应用等。随着产品技术与商业化的逐步成熟,中东将作为汇天出海战略的第一站,为其打开全球市场的局面。
从中东着笔,汇天的全球化布局是一幅清晰可见的宏伟蓝图。
未来的个人出行将会从地面延展到空中,这是不难预见的趋势。但是低空出行相比于地面交通复杂太多,需要协同使用场景以及交通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因此,与其说飞行汽车是交通产品,不如说是对人类出行空间的彻底重构。
所以我们明白,“陆地航母”完成全球首次有人驾驶公开飞行,汇天努力推动创造低空生态体系建设,对于未来出行有着多么举足轻重的意义。
始终将自己定位在创造者的角色,应时代发展去走一条属于开拓者的道路。当三维交通网络真正成熟之时,或许我们回顾今天,会发现这不仅是出行方式的变革,更是文明进阶的重要里程碑。
来源:汽车造物工坊
原文链接:https://www.chooseauto.com.cn/news/726936.shtml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揽空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本文内容涉及版权问题,请权利人通过邮箱zgs@zgs.cc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