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 刘晓雨 通讯员 刘祥芳 刘乐鑫 潍坊报道
10月14日上午,长达半个月的阴雨天气终于暂停,秋日暖阳普照大地,正是抢收的好时机。在临朐县辛寨街道杨家河村的山楂园里,一架物流无人机在螺旋桨的低鸣声中稳稳升起,载着刚采摘的两大袋山楂,飞越山岭,朝着山下集散点飞去。地面的果农们仰头望着空中这架嗡嗡作响的现代科技工具,稳稳划出优美的弧线,脸上洋溢着由衷的喜悦。

临朐县辛寨街道杨家河村的山楂园位于村西的山地,海拔约300米,每到金秋时节,满园的山楂、蜜桃、板栗挂满枝头。不同于往年充满喜悦的丰收场景,今年的连绵秋雨,却让农户泛起了忧愁。由于当地山楂大多种在落差较高的山坡上,持续降雨让田间变得泥泞难行,山楂采摘时间紧、压力大,运出果园费时费力,成了眼下最大的难题。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临朐县交通运输局在了解到杨家河村及周边果农的需求后,发挥行业指导和行业监管的优势,第一时间对接临朐县低空经济行业协会,寻求科技助力。协会迅速响应,调派专业无人机队伍,免费为果农提供运输服务,用“空中快线”为山楂打通出山通道。
在山下的集散点,种植大户王大哥正忙着清点刚运到的山楂,看着袋子里几乎没有磕碰的果实,笑得合不拢嘴:“以前从山头上运山楂下山,只能靠人自己扛,雨天路滑,人走在草窠里容易打滑,也弄一身泥。现在无人机“点对点”直达,不仅快,果实还完好无损,这可是实打实的降本增收啊!”如今,无人机成了果农的“好帮手”,在工作人员的操作下,无人机精准定位直达每一棵果树旁,采摘人员完成采摘和打包后,可以就地将山楂挂在无人机下。

无人机则可以克服不同落差山地的阻碍,没有颠簸地运输到公路旁的转运车辆上。原本村民扛着重重的山楂要走一二十分钟的山路,无人机只需2分钟就能直达;以往10个壮劳力一整天才能运完的量,现在1架无人机单日就能运输10吨,相当于20户果农的单日产量,运输效率提升近百倍。
此次投入的无人机,是临朐县低空经济行业协会为山区运输“量身定制”的“利器”,“单机载重达150公斤,即便在高差300米、直线距离1000米的山岭间,也能实现2分钟快速往返。”潍坊沂腾航空负责人张明凯介绍说。
临朐县地形复杂,山地丘陵占总面积87.3%,特别是部分山区海拔高、光照足,种植的山楂、蜜桃、苹果等水果甜度高、口感好、质量优,深受消费者的喜爱。特别是今年入秋以来,雨水集中、阴雨连绵,秋收期间晴天较少,抢收任务更加繁重,单纯依赖人背车拉的传统运输方式效率低、果损高、安全隐患大。现在,利用无人机短时间的平稳飞行运输,有效减少山楂等水果因颠簸造成的损耗,显著提升采运效率,减轻果农压力。
除了帮助果农采收,临朐县交通部门积极关注低空经济发展,将无人机技术应用于更广泛的公共服务与行业管理领域,通过科技赋能提升治理效能。
在交通基础设施管养方面,无人机的应用正向专业化、智能化深度拓展。临朐县交通运输局联合山东交通职业学院、山东高速集团等单位申报的“桥梁无人机智能巡检技术试点应用”项目已正式获交通运输部批准立项。该项目利用无人机灵活飞行的优势,深入桥梁高危盲区,获取全方位、多角度的高清图像和数据,再结合AI智能识别技术进行分析,能够及时发现传统巡检方式难以察觉的安全隐患。
下一步,临朐县交通运输局将不断深化低空无人机在道路巡检、物流运输等方面的全场景应用推广。积极探索构建智能化公路巡检体系,利用无人机技术解决复杂地形下的道路巡检难题,并探索其在应急抢险等场景的应用潜力;同时加大对低空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加强低空经济行业监管,将无人机助农模式大范围推广到苹果、樱桃等更多特色果品产区,探索“低空经济+农资配送”“低空经济+物流”等拓展服务,为交通强县建设注入创新动能。
【来源:大众网】
来源:潇湘晨报
原文链接:http://api.chenshipin.com/wap/a/68f1ba0c8420174fb15d0104/fa069370fa9b8f36fdbc0891dd591ecd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揽空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本文内容涉及版权问题,请权利人通过邮箱zgs@zgs.cc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