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60余次团圆的背后:祝清儒以无人机为援,让失联不再成遗憾

soft997国内资讯2025年10月17日 13:29:00310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潇 “别人曾伸手帮过我,我就该把这份暖传递下去。”面对全网对“夜寻老人”视频的刷屏点赞,菏泽单县青年志愿者祝清儒的回应朴实无华,却道出了他坚持公益八年的初心。 深夜救援:热成像无人机“揪”出泥窝中的老人 不久前的一个凌晨,一通紧急求助电话打破了深夜的宁静——郭村镇一位84岁老人骑三轮车出门后失联。祝清儒迅速集结队员,二十分钟内便赶往现场。 抵达村庄时,夜色正浓...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潇

“别人曾伸手帮过我,我就该把这份暖传递下去。”面对全网对“夜寻老人”视频的刷屏点赞,菏泽单县青年志愿者祝清儒的回应朴实无华,却道出了他坚持公益八年的初心。

深夜救援:热成像无人机“揪”出泥窝中的老人

不久前的一个凌晨,一通紧急求助电话打破了深夜的宁静——郭村镇一位84岁老人骑三轮车出门后失联。祝清儒迅速集结队员,二十分钟内便赶往现场。

抵达村庄时,夜色正浓。祝清儒立即投入工作,仔细询问细节、调取监控、走访村民。临近凌晨两点,秋意渐凉,搜寻仍无进展。关键时刻,祝清儒操作搭载热成像仪的无人机升空。屏幕上一个异常的光点引起他的注意:“是个人!躺在地上!”

60余次团圆的背后祝清儒以无人机为援相关图片(1)

坐标锁定后,救援队与村民立即奔赴现场。在泥泞的玉米地小路上,众人深一脚浅一脚地跋涉,终于找到了蜷缩在泥窝里的老人。大家急忙脱下外套为老人保暖,老人的儿子情绪激动,就要下跪致谢,被祝清儒一把扶起:“使不得!赶紧送医要紧!”救护车驶离时,天边已泛白。

缘起雪天:一句“去帮别人”,种下八年公益心

这份执着的背后,藏着一段温暖往事。2017年一个雪天,祝清儒的车滑入沟中,无助之际,“斑马救援队”的志愿者冒着严寒施以援手。当他拿出钱包答谢时,对方婉拒道:“如果真想感谢,以后也去帮助别人。”

这句话在他心中生根发芽。他随后加入救援队,从生疏到熟练,自费购置无人机等设备,八年如一日地坚守。夏天巡河劝阻野泳,冬天走访孤寡老人,遇到抛锚车辆主动帮忙。仅寻找走失老人一项,就已帮助60多个家庭团圆。

60余次团圆的背后祝清儒以无人机为援相关图片(2)

善意裂变:从一人救援到“汪汪队”的温暖联盟

随着经验积累,祝清儒建立了救援档案,总结出老人走失的规律,大大提升了救援效率。今年,他与几位志同道合的队员成立了“汪汪队救援队”,让个人善举发展成为有组织的团队力量。

更令人欣慰的是,善意的涟漪正在扩散:网友主动转发寻人信息,商家设立“爱心驿站”,越来越多人加入这场温暖接力。“当年别人帮了我,我帮了更多人,现在有了团队和同行者。”祝清儒说,这就是他最想看到的善意闭环。

60余次团圆的背后祝清儒以无人机为援相关图片(3)

向光而行:让专业救援与善意循环生生不息

展望未来,祝清儒计划将救援队打造得更专业,同时开展防走失宣传,从源头减少悲剧发生。他还希望推动建立区域性救援联盟,实现更高效的联动响应。

八年来,祝清儒从受助者成长为施助者,用行动证明了世界上最美的闭环,是善意生生不息的循环。夜色中,他的手机随时可能响起,而他和他的队伍,已准备好再次出发,在这条没有终点的公益路上坚定前行。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来源:齐鲁壹点
原文链接:http://m.ql1d.com/new/general/26759085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揽空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本文内容涉及版权问题,请权利人通过邮箱zgs@zgs.cc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

本文链接:https://www.lankong.cc/news/china/9435.html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