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资本追逐的风口——低空经济,正在回归理性,直面商业化的残酷考验。10月23日,在广州举行的“2025国际低空经济贸易博览会(广州)/第八届全球无人系统大会(GUSC2025)”(以下简称广州低贸会)新闻发布会上,《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当前,低空经济行业存在资本降温、企业普遍亏损、模式亟需创新、市场需求不足、商业化瓶颈凸显等情况。
例如,针对资本降温,有行业代表援引数据介绍称,今年上半年,低空经济融资事件与金额分别下降了15.2%和8%,资本更青睐技术可验证、配套能落地的标的,行业从“泡沫时代”转向理性投资。
在此背景下,12月12日至14日将在广州广交会展馆举办的广州低贸会,试图扮演“破局者”角色。展会不仅展示技术,更首次推出“1+5+N”贸易服务模式,旨在为企业搭建一个从技术验证到商业落地的务实平台。
行业存在资本降温、普遍亏损等情形
新闻发布会现场,珠海市无人系统协会秘书长蔡明君展示的数据,勾勒出行业当下的理性回归态势。2025年上半年,低空经济融资事件与金额分别下降15.2%和8%。资本不再为单纯的概念买单,转而更青睐技术可验证、配套能落地的标的。

低空经济存在资本降温、企业普遍亏损等情形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吴泽鹏 摄
“目前,低空经济参与者普遍面临亏损困境,探索可持续的商业模式、突破盈利瓶颈已成为行业长远发展的关键。”蔡明君指出,当前应用场景仍主要局限于物流、公共服务等领域,且一定程度上依赖政府补贴,尚未形成健康的商业闭环。
需要说明的是,蔡明君提到,当前,政策方面也在加强引导,防止低效竞争。据其介绍,国家发改委已明确要求防止低空产业低效重复建设,强调硬科技与真实场景结合,推动产业务实发展,避免盲目跟风和资源浪费。
面对这些情况,即将举办的广州低贸会也在寻求角色转变。它不再满足于作为一个传统的技术“秀场”,而是试图成为一个“解决方案提供商”。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现场了解到,本届展会将深度聚焦“会、展、演、引、投、贸”六大环节,核心目标是促进应用场景落地,旨在通过链接国际资本、挖掘产业需求、数字赋能等五大贸易服务环节,帮助企业攻克出海壁垒,从“卖产品”转向“输出技术标准和运营生态”,最终穿越商业闭环的“最后一公里”。
安全瓶颈凸显,成规模化“前置条件”
“我们也希望能够借这一次展会,将我们的产品、服务真正融入到应用场景进行展示。”参展企业代表、纳睿雷达(688522.SH,股价38.22元,市值115.8亿元)产品经理陈山行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如是表示。
近年来,低空飞行领域频发的安全事故,如同悬在行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低空经济发展离不开低空安全。”陈山行列举了近期的eVTOL空中相撞、低空飞行器坠毁等事件,他认为,类似事件容易引发公众信任危机,进而或将制约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陈山行提到,2024年是低空经济发展的元年,2025年则可视为“低空安全行业发展的元年”。他认为,随着低空经济的蓬勃发展,保障低空飞行安全的雷达等基础设施,正迎来规模化部署的机遇。其作用已超越传统的“安防”(防止非法入侵),升级为更精细化的“低空管理”,即为合规飞行提供气象和航迹指引,以保障高效运行。
陈山行坦言,国内外低空安防领域技术路线“百花齐放”,目前尚无一家科技企业能完全打造完整的防御体系,各种技术手段相互融合,这是全行业科技企业共同的市场机会。
记者了解到,纳睿雷达是一家专注于提供全极化有源相控阵雷达系统解决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其相关的产品及服务主要应用于气象探测、水利测雨领域,并逐步在民用航空、海洋监测、低空经济、公共安全等领域进行市场化推广。根据该公司此前公告,公司的低空雷达已经在广州、深圳、珠海等多个城市测试应用,预计今年在低空经济新领域存在订单落地的可能性。
每日经济新闻
来源:编辑: 魏官红 记者: 吴泽鹏
原文链接:https://api.nbd.com.cn/rss/msn/articles/4103872.html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揽空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本文内容涉及版权问题,请权利人通过邮箱zgs@zgs.cc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