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讯 10月25日消息(颜翊)10月24日,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主办,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与C114共同承办的“中国低空经济创新应用与标准化推进大会”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会议中心举行。
会上,智慧尘埃(上海)通信科技有限公司(Asmote)低空事业部总经理卫义仁发表了主题演讲,他结合公司的探索与实践,分享了毫米波通感一体技术在低空应用场景中的创新和挑战。
卫义仁指出,随着无人机物流、城市空中交通和低空旅游等新业态加速发展,建设集通信、定位、导航与监测于一体的新一代低空信息基础设施已刻不容缓。毫米波通感一体技术凭借其通导监融合能力,正成为实现低空空域精细化管控的核心使能技术。

感知模式:单站为主、协同为辅
面向低空感知面临的部署成本高、组网复杂等挑战,智慧尘埃提出“A发A收为主、A发B收为辅”的混合感知架构。该方案以单站独立探测为核心,实现快速部署与灵活扩展;通过多站数据融合增强关键区域的覆盖可靠性。实测表明,在确保超过99%探测概率的前提下,系统复杂度与建设成本显著降低。设备的小型化程度与综合成本,也将直接决定该技术能否实现大规模推广应用。
感知波形:按需选择,场景适配
不同任务对感知性能的要求差异显著,需根据场景精准匹配感知波形。在近距离探测上,连续波(CW)具备无感知盲区、可全双工运行的优势,结合杂波抑制算法,能有效捕捉悬停或慢速目标;而在远距离广域监控场景下,脉冲波凭借能量集中、探测距离远的特点更具优势。根据应用场景合理组合波形资源,可最大化发挥毫米波频段的技术潜力。
毫米波优势凸显:小阵列实现高分辨率
得益于毫米波频段的超大带宽特性,智慧尘埃仅采用2T2R混合波束赋形,即可实现超过90%的目标分辨能力。而同等性能下,Sub-6GHz系统通常需要64T64R全数字波束赋形,导致功耗与硬件成本成倍增长。这意味着,在上百架无人机密集编队飞行的复杂场景中,系统仍能清晰区分每个飞行器,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雷达“目标粘连”的识别难题。
通感复用模式:毫米波通感一体优先采用时分复用
当前主流的通感复用方式包括时分复用(TDM)、频分复用(FDM)和空分复用(SDM)。经过多轮实测验证,智慧尘埃认为,时分复用在当前阶段最为成熟可靠,尤其适用于HBF(混合波束成形)架构下的毫米波系统。频分复用通过划分频谱资源实现通信与感知分离,具有较高隔离度,但会压缩感知可用带宽,影响精度;空分复用利用波束空间隔离,在降低感知开销的同时提升分辨率,但隔离度相对较低。
波束管理:稀疏差分扫描提升感知频率
针对毫米波系统波束扫描带来的时延与资源开销问题,智慧尘埃自主研发稀疏差分波束扫描技术,将感知刷新率提升至每秒5~10次。该性能足以精准捕获无人机悬停、微动等细微动态行为,全面满足“低、慢、小”目标的精细化监测需求。
卫义仁强调,毫米波通感系统的高性能不仅依赖先进算法,更对硬件平台提出极高要求。其中,频域、时域和空域的一致性尤为关键,这推动智慧尘埃进行了大量原创性研发。展望未来,毫米波感知的应用边界也在不断拓展,将在环境成像、微观气象、微动检测、目标分类和识别等领域等领域持续深化探索。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揽空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本文内容涉及版权问题,请权利人通过邮箱zgs@zgs.cc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