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无人机维修师:“月入5万元”不是梦?

soft997国内资讯2025年10月27日 00:21:37270
本文转自:金陵晚报无人机维修师:“月入5万元”不是梦?高收入确实可能实现,但绝非“唾手可得” 无人机维修培训课堂。 金陵晚报/ 紫金山新闻记者 周容璇 图...

本文转自:金陵晚报

无人机维修师:“月入5万元”不是梦?

高收入确实可能实现,但绝非“唾手可得”

无人机维修师:“月入5万元”不是梦?相关图片 - 学员

无人机维修培训课堂。 金陵晚报/ 紫金山新闻记者 周容璇 图

无人机维修师:“月入5万元”不是梦? - 学员(2)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江芬芬

  伴随着低空经济蓬勃发展,作为关键载体之一的无人机,正迅速渗透至多个领域。无人机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不仅带动了无人机研发与制造,也催生了一个潜力巨大的后端服务市场——无人机维修。近日,“无人机维修师月入五万元”的话题引发社会热议,这一职业是否真如传言般“钱景”广阔?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技术门槛与行业现实?记者进行了一番实地探访。 

  寻找产业转型“新入口” 老板也来学维修  

  走进南京景泓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景泓智能”)的无人机维修教室内,七位学员正埋首于各自的工作台前。他们面对的,是线路密布、结构精密的无人机核心板。万用表的笔尖正试探着电路的通断,发出规律的“嘀嘀”声。与此同时,电烙铁头灼热炙烤落下的短暂“嘶”响,共同构成了这间教室的独特背景音。

  这是学员们为期20多天培训中的实操环节。在经过近10天的理论学习与基础拆装后,他们开始接触到最核心的无人机维修部分。

  “自从去年5月份我们开设无人机维修培训以来,这间教室已经走出了200多名学员。”培训中心负责人鲍广延介绍,景泓智能主要从事智能制造技术、机器人技术及物联网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无人机是其重要板块之一,“最初我们只服务于自家产品的维修,但近两年来咨询维修的企业客户、个人消费者越来越多,我们意识到无人机后端市场的巨大潜力,于是决定集中力量组建团队,专门开展维修与培训业务,也是南京较早进入这一领域的企业。”

  学员背景多元化是无人机维修行业的显著特点。他们来自全国各地,年龄跨度从18岁到63岁,怀揣着不同的目标会聚于此。

  来自广东的刘丹此前是一名摄影师,她看中了无人机行业在国家政策支持下的广阔前景,决心转行。另一位学员金鲍是安徽人,从去年底开始关注低空经济,他认为“无人机、机器狗、机器人的维修原理是相通的,学好无人机维修,等于掌握了进入整个智能硬件领域的一把钥匙。” 

  据鲍广延观察,学员主要分为几大类:一是面临就业压力的大学生;二是寻求转行的在职人员;三是纯粹的无人机发烧友;第四类则是中小企业主,他们学习无人机维修,并非为了成为一名维修师,而是将其视为洞察低空经济产业链、推动自身业务转型的重要入口。

  高收入很有可能 但并非“唾手可得”   

  无人机维修市场的火热,源于行业的爆发式增长。数据显示,今年1至8月,我国民用无人机产量同比增幅高达53.7%,自然催生出巨大的维修维护需求。

  与此同时,无人机固有的高“炸机率”,也进一步推高市场需求。鲍广延告诉记者,在无人机行业,“炸机”并非全因操作失误或机械故障,飞行中难以预料的意外也是常态。比如,喜鹊、乌鸦等掠食性鸟类会俯冲抓取小型无人机,飞行中无人机突然信号中断,或者遭遇一阵强风导致电机电调失灵,造成非正常坠地。  

  与旺盛需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专业维修服务的稀缺。据了解,目前南京本地专业的无人机维修团队仅十余家,且多为两三人规模的工作室。放眼全国,无人机维修行业的人才缺口同样较大,这也带来一个独特现象——传统维修服务半径通常只有几公里,而无人机维修却是辐射全国。

  以景泓智能为例,其维修订单中高达60%为寄修业务,多来自新疆、西藏、东北等地区。既有最轻的249克消费级无人机,也有自重达75公斤的行业级无人机,维修费用从几十元到上千元不等。

  那么,“无人机维修师月入五万元”是否属实?对此,鲍广延直言,高收入确实可能实现,但绝非“唾手可得”。

  “维修终究是靠技术吃饭。”他强调,学员结业后必须经过大量实操才能真正独当一面。此外,个人运营能力也至关重要。“如果从零开始且无外部资源,维修师通常需要3至6个月才能积累起第一波稳定客户,实现月入万元左右。要达到更高收入,过硬技术与出色运营缺一不可。”

  另一个制约收入天花板的关键因素是零配件供应链。“目前主流厂商并没有完全放开零配件销售,这使得零配件获取困难。”鲍广延解释,公司需要通过线上线下的渠道回收和采购零配件,与深圳等地的数码产品集散地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如果无人机维修团队缺乏稳定的零配件供应链,即使接到维修订单,也可能因无法找到配件而被迫放弃,或不得不高价采购,使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丧失市场竞争力。

  无人机能飞的地方 都是发展机会   

  值得一提的是,大家口中的“无人机维修师”,其实已经获得官方认证。2020年,在人社部等多部门公布的新职业中,“无人机装调检修工”位列其中,该职业也被纳入国家职业技能认证体系。

  在业内人士看来,维修只是“无人机装调检修工”的工作内容之一,该职业的核心能力更体现在使用专用工具进行无人机的整机装配、进行无人机系统和功能模块的联调与测试、对无人机各功能模块进行维护保养等综合技能。 

  一位南京本地的无人机维修师也分享了他的经验:“无人机能飞的地方,都是你的发展机会。把业务的圈子扩出去,路才能越走越宽。”许多维修师的业务边界早已突破传统维修范畴,而是延伸至为农户提供植保机的定期保养、为企业培训专业“飞手”、根据不同应用场景进行无人机改装等多元化服务。 

  随着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和技术迭代,无人机维修及相关的技术服务市场必将持续扩容。这个新兴职业正为技能型人才铺就更宽广的就业赛道,无人机的每一次起飞,都将他们的职业征程引向更远的天空。


来源:金陵晚报
原文链接: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揽空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本文内容涉及版权问题,请权利人通过邮箱zgs@zgs.cc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

本文链接:https://www.lankong.cc/news/china/9815.html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