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讯10月27日消息(九九)10月24日,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主办,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与C114承办的“中国低空经济创新应用与标准化推进大会”在北京举行。
中国移动(成都)产业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移动低空智联无人机系统总设计师苏郁在大会主旨演讲中介绍,低空经济是指以民用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为主,以载人、载货及其他作业等多场景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根据摩根斯坦利(Morgan Stanley)数据,预计2030年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美元。

中国移动自主研发了中移凌云、哈勃一号、中移应龙、机载5G核心网、空中信号测量仪等核心产品,开放能力对接大疆、中航工业等30+头部品牌,涉及100+主流机型,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同时,申请国家/国际发明专利75项,发表SCI、EI学术论文50余篇。牵头制定国际国内标准12项,其中IEEE无人机通信与组网国际标准5项,牵头立项的ITU-T标准《F.LAMCP: 低空多媒体数据协同平台的ICT技术要求与框架》,成为ITU-T标准化体系中“首个”明确定义“低空(Low-altitude)”关键字的标准。
苏郁进一步介绍,基于面向无人机飞行空域的5G立体移动通信覆盖技术、中移凌云管理运营平台、无人机机载可信网联终端、基于AI的通感一体空中小目标识别技术,中国移动推出五大解决方案助力低空智联与监管服务。
一是低空空域智慧规划与运营。低空空域,没有实体的道路,无需传统的公路、铁路建设,更多的是“数字化”道路、“信息化”建设。中国移动构筑低空四维时空(经度、纬度、高度、时间)体系,在空域分级划设、安全风险评估、空域动态配置、空域数据管理等方向开展技术研究和产品功能研发,赋能低空监管运营者。推动国家标准《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身份识别三维空间位置标识编码》,为规范空域管理提出了有效方法手段。
围绕低空空域运营,中国移动基于中移凌云平台提供365天×24h全天候飞行安全监管、智能偏航预警、智能航线规划、多源数据融合与反制等能力,为无人机物流配送、eVTOL载人飞行、无人机巡检及安防保障等领域提供智能数据分析与运营服务能力,助力低空经济发展。
二是基于5G-A的无人机全生命周期管理。“像管理手机和车一样管理无人机,用成熟的技术体系四码合一(一机一码、IMEI、IMSI、MSISDN/手机号)对接监管需求。”苏郁说。
中国移动推动无人机可信接入方案成为3GPP标准,已在R17冻结,实现了核心网对无人机UAVID标识的识别及其增强服务。在业界首次完成终端侧新型无人机标识的引入及能力适配,首次在网络侧通过升级支持UAS网络功能完成无人机可信标识的识别、映射、鉴权授权及全生命周期管理,首次在飞控平台侧完成与核心网能力开放平台的对接、实现标识与运营信息的绑定,端到端实现了5G-A无人机接入可管可控的基础性变革,在满足感知站点间干扰控制的需求下,能对关键区域实现高水平的覆盖。
借鉴手机、车辆等成熟的管理模式,中国移动构建起基于空天地一体化网络的无人机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依据我国首部无人驾驶航空器专项行政法规《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面向监管提供规范、标准、可靠的技术手段,保持低时延的双向通信,实现对无人机看得见、叫得到、管得住。
三是基于5G-A的无人机低空探测和反制。空域内非法进行飞行活动的低慢小无人机因成本低、灵活性强等特征,现有雷达、光电、无线电等探测手段不易发现,对国家公共安全带来严重危害,已成为世界难题之一。亟需打造一张面向无人机飞行空域的感知监管与通信网络,为低空安全提供能力保障。
苏郁提出,无人机飞入5G网络后,一个基站主动发射探测电磁波,相邻基站接收反射波,使用相关规则进行计算,从而确定目标。基站通过不同天线共站方式实现通信感知一体化方案,运营商通过对外开放接口提供低空探测数据,实现低空监测服务。
中移凌云平台为低空监视基础设施与低空经济行业应用提供了标准化的服务接口,基于5G-A基站构建的低空连片通感网络,融合多厂商多种探测与反制设备接入,包括TDOA、协议破解、雷达、光电、无线电干扰、导航诱骗等,实现多种技术多种模式的融合感知。
四是应急通信五纵三横体系。如何在“三断”(断路、断电、断网)场景下快速大面积地恢复通信信号是灾区救援最主要的需要,无人机已成为推进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和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针对各类场景下应急通信保障的任务需求,中国移动构建五纵三横的多维度无缝应急通信体系。选配大型、中型、小型、系留和无人直升机等多类型飞行平台,搭载中移应龙航空应急专用基站,结合无人机应急管理平台,实现在地震、洪涝、火灾、近海等场景下的立体应急通信保障。
据了解,在国家应急管理部主办的应急救援无人机高海拔地区“三断”场景测试验证中,2023年成为唯一完成实战验证并获得验证证书的运营商,助力提升中国移动应急产品能力。
五是5G北斗高精定位的智能导航。提供地基、星基厘米级定位导航服务,航线规划等,保障飞行器按既定航线精准安全飞行,服务空域动态调度,提升空域容量4倍以上。
总而言之,中国移动通过构筑以中移凌云平台+5G通信网、感知网、导航网融合的低空智联与监管运营系统,实现对空域合作和非合作目标的管理。
演讲的最后,苏郁表示,UAM(城市空中交通)将成为城市未来交通革命的关键,也将成为低空经济的发展枢纽。中国移动将通过5G-A多模态融合平台、分层分级移动通信、6G空天地一体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一张网”+“一座城”+“一平台”,赋能eVTOL等低空经济新应用,构建安全高效的低空立体城市生活新生态。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揽空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本文内容涉及版权问题,请权利人通过邮箱zgs@zgs.cc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