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西电博士彭斌创办的广州极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极飞科技”)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再次冲击资本市场!(注:三年前,极飞科技曾剑指科创板,2021年11月向上交所递交申请,却在2022年5月撤回材料。)

当广州极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 2025 年 9 月正式向港交所递交 IPO 申请,这家估值73亿深耕农业无人机领域 18 年的企业再次聚焦行业目光。推动这场 "农业科技闯关" 的核心人物,是 80 后创始人彭斌 —— 一位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走出的计算机博士,其求学经历烙印的技术基因,不仅塑造了个人的创业轨迹,更成为极飞科技突破技术壁垒的关键密码。
一、西电启蒙:技术极客的成长底色
1982 年出生的彭斌,自幼便展现出对机械与电路的天赋,初中组装航模、高中调试电路的经历,为其埋下技术探索的种子。2000 年,他考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这座以电子信息领域实力著称的高校,为其搭建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完整知识体系。
西电的办学特色深刻影响了彭斌的技术认知。该校在计算机系统架构、嵌入式开发等领域的深厚积淀,使其掌握了底层代码编写与硬件设计的核心能力;而军工背景传承的 "可靠性优先" 理念,更成为他后来研发工业级产品的底层逻辑。彭斌曾在采访中提及,西电实验室里 "从电路板设计到系统调试全流程动手" 的训练模式,让他养成了 "问题导向" 的技术思维 —— 这种思维后来贯穿了极飞农业无人机从原型到量产的每一个阶段。

2004 年毕业时,彭斌已具备超越同龄人的技术视野。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他顺利进入微软 (中国),并在两年内连续三届斩获 "微软最有价值专家"(MVP) 称号,成为微软技术社区广东片区的核心组织者。这段经历让他接触到全球前沿的软件开发理念,但西电赋予的 "硬件基因" 始终驱动着他探索更具实体价值的技术应用。
二、极客创业:从飞控核心到农业赛道
2007 年,25 岁的彭斌带领一群技术极客创办 XAIRCRAFT(极飞科技前身),正式开启创业征程。此时的他,正将西电习得的系统设计能力转化为具体产品 ——2008 至 2010 年聚焦多旋翼无人机研发,推出的 X650 系列飞行器凭借稳定的飞行性能崭露头角;2011 年发布的 SUPERX 无人机飞控系统,更是将西电的控制理论知识转化为行业突破性技术,成为极飞早期的核心竞争力。
2013 年的新疆之旅,成为彭斌与极飞的命运转折点。在这片广袤棉田,他发现传统农业植保效率低下且人工成本高昂,而当时国内几乎无人涉足植保无人机领域。技术敏感让他立刻意识到,无人机技术与农业需求的结合存在巨大空间。回到广州后,他用可乐瓶、泡沫盒搭建简易原型机,在田间地头开始试验 —— 这种 "实验室 + 农田" 的研发模式,正是西电 "理论联系实践" 校训的延续。
2014 年,XAIRCRAFT 正式更名 "极飞科技",彻底聚焦农业无人机赛道。这一战略转型背后,是彭斌对技术价值的深刻理解:西电培养的系统思维让他明白,单一硬件无法解决农业痛点,必须构建 "硬件 + 软件 + 服务" 的完整体系。同年获得成为资本 500 万美金投资后,极飞的技术迭代进入加速期,而每一次突破都可追溯至彭斌的技术积淀:2016 年发明 iRASS 智能离心雾化技术,解决农药喷洒不均难题,其流体力学计算基础源自西电的工程力学课程;2017 年推出全自主飞行的 P20 植保无人机,核心算法延续了 SUPERX 飞控系统的控制逻辑。
三、技术突围:农业无人机的进化之路
极飞科技的发展历程,本质上是彭斌将西电技术基因不断注入农业场景的过程。从 2015 年首款植保无人机问世,到 2024 年智能农场物联网产品实现 "水、肥、药" 全程无人化管理,其技术演进呈现清晰的三层逻辑:
底层飞控技术的持续精进:作为极飞的技术根基,飞控系统从 SUPERX 迭代至今,融合了多传感器融合导航、自适应抗干扰等技术。这种对可靠性的极致追求,源自西电在军工领域的技术传承 ——2021 年推出的 M2000 垂起固定翼巡田无人机,能在新疆复杂气象条件下实现百公里级续航巡航,其抗风稳定性测试标准远超行业常规要求。

作业系统的场景化创新:针对农业生产的多样化需求,极飞先后研发睿喷、睿播、睿图三大智能系统。2021 年推出的睿播 2 系统,将播种精度提升至厘米级,背后是彭斌带领团队对全国 200 余种作物生长特性的数据分析 —— 这种 "技术适配农业" 的思维,区别于传统工业无人机的 "农业适应技术",体现了西电培养的系统工程思维。
生态化技术布局的形成:从单一无人机到 "无人机 + 无人车 + 农机自驾仪 + 物联网" 的完整矩阵,极飞在 2020 年完成了农业生产全链条的技术覆盖。其 APC2 农机自驾仪能兼容国内外主流拖拉机,这种兼容性设计理念,正是彭斌在微软工作期间积累的跨平台开发经验与西电硬件接口技术的结合产物。
截至 2025 年递表港股,极飞科技已累计为 42 个国家和地区的 7.8 亿亩次农田提供服务,其核心产品 P 系列农业无人机在 2018 年便占据国内超 50% 市场份额。这些数据背后,是西电技术基因与农业场景深度融合的必然结果。
四、IPO 背后:技术创业者的初心与挑战
此次赴港 IPO,是极飞科技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也折射出彭斌作为技术创业者的坚守与突围。募资计划中,"农业机器人产品研发" 与 "全球服务网络扩展" 占据核心份额,延续了其 "技术驱动市场" 的发展路径。但这位西电出身的创业者,正面临着技术理想与商业现实的双重考验:
一方面,研发费用率的持续下滑引发市场关注,2021 年科创板问询中,30 个问题里 12 个聚焦技术转化效率。这暴露出农业科技行业 "研发周期长、盈利见效慢" 的共性难题,也对极飞的技术商业化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另一方面,产品质量投诉与外包生产带来的品控挑战,考验着企业规模化后的技术管理能力 —— 这恰恰是彭斌需要补强的短板,毕竟西电的课堂从未教过如何平衡技术完美与量产成本。
但不可否认的是,彭斌始终保持着技术极客的初心。从 2016 年创办极飞学园培养农业技术人才,到 2021 年在博鳌论坛提出 "机器人保障粮食安全" 的观点,他始终将技术视为解决农业问题的核心钥匙。这种信念,与他在西电求学时埋下的 "技术报国" 种子一脉相承。
结语:西电基因的农业实践
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实验室到全球农田,彭斌用 18 年时间完成了技术从 "象牙塔" 到 "泥土地" 的落地。极飞科技的发展历程证明,顶尖工科高校的技术基因,一旦与真实产业需求结合,便能迸发出强大的创新力量。此次赴港 IPO,不仅是一家企业的资本化尝试,更是中国工科教育成果转化的生动案例。
对于彭斌而言,西电赋予的不仅是代码与电路知识,更是 "问题导向" 的思维方式与 "可靠至上" 的技术伦理。在农业科技的赛道上,这位 80 后技术创业者的故事仍在继续,而西电的基因,终将成为极飞科技穿越行业周期的核心力量。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揽空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本文内容涉及版权问题,请权利人通过邮箱zgs@zgs.cc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