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珠海高新区与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中国赛宝实验室)举行共建“低空经济示范区”合作协议签约仪式,携手打造华南地区首家具备公共属性无人机17项国家标准检测能力的专业测试基地。此举标志着珠海高新区在推进珠西科学城核心区建设中迈出关键一步,取得重大突破。

珠海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潘江,电子五所党委委员、副所长王勇,珠海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王国剑,珠海高新区党工委书记赵适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高磊等出席签约仪式。
仪式上,电子五所与珠海高新区正式签署《珠海低空经济示范区技术服务合作协议》。此次合作是落实全省低空经济产业战略布局、推动珠西都市圈协同发展、支撑粤港澳三地低空场景应用示范、保障大湾区低空产业安全的重要举措。
根据协议,双方将在珠海高新区港湾5号B组团共建“珠海低空飞行器静态测试基地”。项目占地约10786平方米,规划建设1.2万平方米专业测试集群和1.8万平方米无人机研发生产基地,重点打造动力系统测试、抗风与安全性测试、环境适应性测试三大平台,并配备电磁兼容实验室、风洞实验室等核心设施。
电子五所下属企业广州赛宝联睿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将与珠海高新区属国企珠海市高新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紧密对接,加快推进测试基地建设及后续运营,确保项目高质量如期竣工并投入合作。
“动静结合”,构建全链条产业生态
基地建成后,将形成“研发—检测—认证—应用”一体化的低空经济产业闭环。依托“国家级资质+17项检测能力+完整产业生态”的综合优势,与已投入运营的珠海低空飞行器动态测试基地实现“动静结合”的一体化检测体系,构建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检测认证服务体系,全面满足具备公共属性无人机的国家标准检测需求,为珠海打造低空经济创新高地注入强劲动能,也为粤港澳大湾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高新模式”与“赛宝方案”。
此外,基地将积极参与国家标准制定、出具权威检测报告,深度整合区域产学研资源,依托国家级平台优势,推动技术、人才、资本高效集聚,降低企业创新成本,促进低空飞行器整机及核心零部件制造、飞行服务等主体协同发展,实现多方共赢。
近年来,珠海市陆续出台《珠海市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珠海经济特区低空交通建设管理条例》等政策法规,明确多项与测试基地相关的配套措施,将安全管控贯穿低空产业发展全链条,确保低空经济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高质量发展。
测试基地的建设也与珠海推动低空经济标准体系建设密切相关。珠海将充分发挥标准体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推动低空产业集群发展。同时,借助即将举办的亚洲通用航空展等重大平台,集中展示测试基地的研发、检测与发布全链条资源,吸引重点项目落地,促进上下游企业集聚,形成规模效应。建成后的测试基地将服务华南乃至全国的低空经济企业,提升区域产业吸引力和整体竞争力。
强强联合,共筑低空经济发展新高地
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珠海高新区紧扣市委、市政府打造“天空之城”的部署,将低空经济作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赛道,将“低空经济示范区”建设列为珠西科学城“三大改革工程”之一加速推进。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中国赛宝实验室)始建于1955年,是中国最早从事可靠性研究的权威机构,也是国内首个“国家无人机系统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并获批承建“广东省低空飞行器中试平台”。此次合作,将为珠海高新区“低空经济示范区”建设提供坚实技术支撑。
今年以来,珠海高新区立足全市发展大局,系统谋划低空经济发展路径,出台《珠海高新区推进“低空经济示范区”建设工作方案》,通过成立低空经济产业联盟、建成低空服务运营指挥中心、依托港湾5号打造低空经济产业园等一系列举措,全力构建低空经济产业生态圈。
截至目前,全区已汇聚低空经济上下游企业68家,产业集聚效应初显。2025年1—9月,全区低空经济产业规模达64.27亿元,同比增长46.97%,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与巨大潜力。
接下来,珠海高新区将紧抓珠西科学城核心区建设机遇,充分整合“五大创新中心”资源优势,围绕基础设施、产业链条、应用场景、创新能力与产业规模持续发力,加快打造在全国具有竞争力、在区域具备影响力的低空经济发展典范,为珠海市乃至广东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高新智慧”与“高新力量”。
文|记者 郑达
图|受访者提供
    来源:郑达
    原文链接:https://ycpai.ycwb.com/app/template/displayTemplate/news/newsDetail/110013/53764477.html?isView=true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揽空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本文内容涉及版权问题,请权利人通过邮箱zgs@zgs.cc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
 soft997
soft9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