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大众日报
薛城区以先发优势抢占低空经济新赛道
让低空经济“看得见摸得着”
吴荣欣 孟令洋
□ 本报记者 吴荣欣 孟令洋当越来越多无人直升机的旋翼在枣庄低空经济动力谷产业园区飞速旋转,枣庄这座传统的资源型城市,正以“向空图强”的姿态,在低空经济的新赛道上加速奔跑。
薛城区作为枣庄市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试验田,正通过系统布局,初步构建了“整机及核心配件制造+飞行服务+研学教培”等多领域协同发展的低空经济生态圈。
高位布局
低空经济,作为在距地平面1000米以下空域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正席卷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浪潮。薛城区敏锐把握这一机遇,组建工作指挥部并出台《薛城区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明确“6+1”总体思路和发展格局,计划到2027年建成集“低空生产制造基地、创新研发基地、教育培训基地、科普体验基地、试飞检测基地、成果转化基地和飞行智慧指挥中心”于一体的低空产业综合制造示范园区。
载体建设的速度彰显发展决心。总占地面积970亩的枣庄低空经济动力谷“边建边招”,一期工程在清退16家低效企业的土地上,建成15万平方米高标准厂房;二期占地约220亩,先行建设的2万平方米厂房,仅用50天便完成主体封顶。
双轮驱动
作为国内重载无人直升机的领军企业和链主企业,山东航景科技有限公司坚持自主创新、研产结合,核心技术与超过95%的零部件实现自研自产。在精密检验室内,工作人员郭允法正专注检测零部件的孔间距,误差严格控制在0.01mm以内。他身后,是经过严格质检的合格零部件和即将出厂的无人机。
薛城区深谙“项目是产业的根基”,通过“基金+招商”双轮驱动策略,破解低空经济投入大、周期长的培育难题。由政府牵头,联合产投公司、金融机构组建产业链基金,成功吸引山东航景重载无人机、协氢氢能等7个重点项目落地。
场景赋能
低空经济的生命力在于场景落地。薛城区获批30平方公里通航空域后,迅速搭建空天地一体化服务体系:成立山东空谷智航公司运营管理空域,引入中国移动凌云系统实现飞行管控,在全区(含高新区)科学筛选16个点位,已完成无人机机巢基础施工。这种“基础设施+运营平台”的模式,为场景创新提供了底层支撑。
依托中电科翌智航飞控平台,无人机植保团队完成了12.5万亩小麦“一喷三防”任务。在城市领域,中科云图无人机遥感网项目即将试运营,可实现应急消防、水利巡查等场景智能化管理,推动城市治理向天空视角升级。
产教融合
产业竞争,也是人才竞争。薛城区创新“把学院搬进工厂”的培养模式,由枣矿职业技术学院与园区企业联合创办低空飞行器学院,采用“1.5年理论+1年实训+0.5年顶岗”的工学交替模式,目前已招收两期150名学员。
创新生态的构建同样亮眼。薛城区先后承办2024年度全国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操控员训练机构工作研讨会、首届“长安猎手杯”全国农用无人机驾驶员职业技能大赛华东片区预选赛。这种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模式,为产业持续创新提供了智力支撑。
随着枣庄低空经济战略统筹推进、产业基金壮大、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薛城有望凭借先发优势成为北方地区低空经济重要增长极。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揽空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本文内容涉及版权问题,请权利人通过邮箱zgs@zgs.cc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
 soft997
soft9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