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稻草“坐”飞机。这几天,湘乡市棋梓镇一家秸秆收储加工主体用无人机运输打捆好的秸秆,让当地村民长了见识。眼下,该市26家主体正“秸”尽所能,在综合利用中力求提效率优效益。
位于棋梓镇的湖南环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023年拆迁重建后,一直在研究新运营方式。今年,在当地政府号召下,该公司添置打捆机、建仓储厂房,加入秸秆收储运加工主体行列。
秸秆打捆后怎样离田效率高、效益好?这家公司做过几种尝试。公司负责人说,人工搬运、铲车运输和无人机飞航都试了一遍,成本不相上下,但无人机效率更高,一天能装4车,比前两种方式多一倍。
据介绍,这家公司计划完成3000亩打捆离田作业,目前已完成1000亩。公司负责人说,留了200吨秸秆自家公司用以外,其余全部外销,政府帮忙找销路,不担心卖不出去。
壶天镇的养牛大户邓懿,今年也成立农业科技公司,买设备、建仓储,投入到秸秆综合利用行列。为了节省成本,他在湘乡市率先使用无人机运输秸秆。最近他又增加一种方式,加入履带式爬山虎运输车。目前,他的公司已完成打捆作业1500亩,完成原计划的一半。
据了解,秸秆综合利用主体之所以敢投入、敢探索,底气来自湘乡市制定出台的相关保障政策。除了强化宣传营造浓厚的秸秆综合利用氛围外,湘乡市还安排专项资金补贴农机和仓储建设,并在产业链延伸和市场开拓方面提供帮助和服务。
(文/何兴安)
【来源:湘潭市人民政府网_区县】
来源:潇湘晨报
原文链接:http://api.chenshipin.com/wap/a/690add4a84201772f62c30c9/fa069370fa9b8f36fdbc0891dd591ecd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揽空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本文内容涉及版权问题,请权利人通过邮箱zgs@zgs.cc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