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中国工业报
未来3至5年无人机或将改变传统物流模式
——对话壹通无人机系统有限公司总经理金舸

壹通无人机系统有限公司总经理 金舸
从2024年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到2025年被明确要求“健康安全发展”,低空经济作为国家培育的新增长引擎,其战略地位越发清晰。顶层设计推动之下,万亿级市场正加速从概念走向现实。
2021年成立的壹通无人机系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壹通无人机公司”)已然成为低空经济赛道上的“领跑者”,从TP500顺利量产、TP1000成功首飞,到TR系列产品落地应用……短短几年,壹通无人机公司便在运输类无人机领域稳稳立足。这份亮眼成绩的背后,不仅是壹通无人机公司对技术的执着深耕,更藏着其布局低空经济的“运输梦想”。
如今,无人机与物流的深度融合正加速推动低空经济发展,壹通无人机公司能在短短数年间实现多项关键突破。飞速发展的背后,这家公司究竟有着怎样的核心战略规划?结合当前无人机市场格局,未来3至5年在机型研发、市场覆盖上又将呈现哪些新趋势?带着这些行业关注的问题,中国工业报记者专访了壹通无人机系统有限公司总经理金舸,听他深度解读企业发展战略与低空经济领域的市场新机遇。
持续深耕 破解“最后一公里”落地难题
未来3至5年,长距离无人机航空货运、城市内快递物流配送、短途物流运输,都将是关键场景。这些场景甚至可能对现有航空业形成颠覆性变革。壹通无人机公司的核心战略,正是聚焦这一方向,把新技术、新产品切实应用到社会生活与交通运输场景中。
中国工业报:当前无人机与物流的融合持续推动低空经济发展,壹通无人机公司自成立以来,仅用数年便取得TP500量产、TP1000首飞、TR系列产品应用落地的亮眼成果。请问支撑公司快速发展的核心战略是什么?结合当前无人机市场实际情况,未来公司在机型研发方向、市场覆盖布局上又将呈现哪些趋势?
金舸:低空经济的核心在于形成新的经济业态和产业格局,若行业每年为社会创造的价值仅停留在几亿、几十亿,远称不上“经济”,其规模必须达到万亿级别才能成为新的经济业态,起到对社会经济发展甚至人类交通运输方式升级的促进作用。要实现这一目标,低空飞行器必须与交通、运输等和民众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领域深度结合,才能真正释放低空经济的产业力量。
因此,在我看来,无人机后续发展最主要的应用场景,甚至短期内可能成为低空经济核心的应用场景,正是与物流运输、交通运输相结合。
我判断,未来3至5年,长距离无人机航空货运、城市内快递物流配送、短途物流运输,都将是关键场景。这些场景甚至可能对现有航空业形成颠覆性变革。
当前,全球通用航空有人驾驶航空器的年交付量仅为几千架,体量不大。我国通用航空起步较晚,年交付量更是只有几十架,对国家民用航空制造业的带动作用十分有限。但未来在国家低空经济新发展模式的促进下,构建无人航空货运网络,无人机交付量有望达到几千架、几万架甚至几十万架的产业规模。这不仅能催生新业态、促进技术进步和制造升级,还将带动全新的交通运输和人民生活方式升级。
壹通无人机公司的核心战略,正是聚焦这一方向,把新技术、新产品切实应用到社会生活与交通运输场景中。从产品定位来看,我们希望TP系列、TR系列未来能实现每年几百架、上千架的交付量,最终达成几万架的交付规模——这对提升民用航空行业研发制造能力乃至助力国家低空经济产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工业报:目前,壹通无人机公司产品已覆盖航空物流、应急救援等多领域,未来是聚焦某一核心领域做深做透,还是继续多领域布局?资源分配上如何向战略重点领域倾斜?
金舸:虽然公司产品已覆盖航空物流、应急救援等多领域,但核心业务始终是运输类无人机,这是公司立足市场的根本。因此,我们所有精力、资源都会聚焦在运输类无人机平台,包括产品谱系规划、新产品研发及更大级别的航空器研制探索。不过,在运输平台基础上,我们也不排除依托较大商载能力开发多功能应用平台,覆盖长距离巡防、国土安全监视甚至军事应用等场景。但从根本上,公司仍将围绕运输这个核心领域布局。
中国工业报:在今年举办的第二十二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壹通无人机TR100(垂直起降无人运输机)亮相,其“复合翼”技术解决了固定翼机型对跑道的依赖,这种技术路线在国内同类型产品中竞争力如何?TR100从详细设计到首飞仅用130天,这一“闪电速度”背后有什么秘诀?
金舸:TR系列的“复合翼”技术有效解决了固定翼机型对跑道的依赖问题,在国内同类型产品中具备显著竞争力。其中TR100机型,在较短时间内完成详细设计实现首飞,这一高效研发,核心源于两点支撑:
一是团队与资源优势。我们的40余名核心专家均来自航空领域,曾深度参与大型运输机、客机等国家重点项目,对航空产品研发体系有透彻理解。团队起步阶段,曾从航空工业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借调人员支持;2020年12月,5名核心成员正式组建团队,如今规模已达上百人。团队不仅汇聚了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中航西安飞机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专业人才,还与西北工业大学深度合作,成功攻克多个系统的关键技术;更联合国内零部件企业,实现电机、发动机、传感器等核心部件的自主研发与生产,构建起全链条国产化研制团队。
二是适配无人机特点的循环迭代研发体系。传统有人机研发,需从功能、安全性、可靠性角度出发,在设计初期就充分覆盖所有应用场景,仅设计周期就需2-3年甚至更长,且要一次性融入最初设想的全部功能与性能。无人机研发体系则有所区别,以TR100为例,其核心应用场景聚焦海面中短距离垂直起降运输、海岛起降运输,设计时无须考虑高原起降性能及极端气候下的安全要求,初期应用场景的性能指标要求大幅降低,有效缩短了前期研发周期,仅第一轮快速原型研发的效率,就比有人机提升数倍。
待产品完成研制试飞后,依托无人机平台的气动特性和载荷分配,可通过快速迭代不断拓展功能。同时,我们并未忽视安全性,而是将全场景安全性工作拆解融入多轮迭代过程,既实现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响应,又保障产品安全,还能根据市场反馈持续优化产品。
成本更低 让百架无人机听一个人指挥
壹通无人机公司未来产品升级将聚焦低成本化、控制集群化和维护智能化三大方向,最终的目标是实现批量低成本、规模化运营,助力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
中国工业报:TP1000作为最新首飞的大型无人运输机,相比TP500,在载重、航程、空投等关键指标上有显著提升,研发过程中攻克的最核心技术难题是什么?这些技术突破对行业技术标准制定是否有推动作用?
金舸:TP1000相比TP500,在技术应用和功能拓展两大维度实现了重大突破。两者实现了功能、性能上的高低搭配和互补。
技术应用层面,TP500较多采用符合有人机标准的传感器与通信设备,例如大气数据计算机、无线电高度表等,系统架构也遵循民航运输或有人机运行标准;TP1000则大幅提升卫星通信、卫星定位技术的应用占比,同时融合地面多传感器与多定位信号数据。这一调整不仅提升了运行安全性,还简化了飞机系统复杂度,进一步压缩了成本。
在功能层面,TP1000大型无人运输平台针对多功能应用场景的适配需求,首创性地引入了智能空投系统,可将平台从单一的物资运输拓展到可涵盖应急救援、特种应用的运输空投多功能平台,可更加高效地将产品应用到更广泛的社会治理和人民生活领域。
这些突破对行业意义重大。一方面为无人运输机的低空应用场景开发提供了可落地的实践路径;另一方面推动新型传感器与通信技术在无人机领域的规模化应用,也为行业技术标准的完善提供了重要实践支撑。
中国工业报:据行业观察,当下无人机正朝着察打自主化、高空长时化、机动高速化、结构灵巧化、机体隐形化、攻防集群化、任务智能化等方向发展。结合这些发展趋势,TP1000、TR100未来会有哪些升级计划?
金舸:需要说明的是,“察打自主化、高空长时化”等趋势主要针对军事应用领域,壹通无人机聚焦运输投送,主要解决军民两用的运输投送应用领域,未来公司产品升级也将围绕此类核心需求进行:一是低成本化,实现成本可控甚至极低成本,满足民用广泛应用与战场可消耗需求;二是控制集群化,推动从“一架飞机两名机长”到“一名操作员控制百架甚至上千架无人机”的跨越;三是维护智能化,如将为TP1000加装实时健康监测系统(中央维护系统),实现空中自主诊断故障,落地后可以快速更换部件,提升运营效率。
我们最终的目标是实现批量低成本、规模化运营,助力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
国企责任 让航空服务惠及更多民生
“国有属性+市场化运作”模式对壹通无人机公司而言是重大优势。公司计划通过无人航空产品与服务,加速改变这些区域的航空市场格局,既满足民生需求、又提升居民生活水平。
中国工业报:我国民航局对无人机合格审定极为严格,请介绍一下壹通无人机公司在取得适航证中的成熟经验。
金舸:适航认证,标准先行。公司有十几名专业技术骨干参与国家无人机适航、标准制定,过程中充分考虑无人航空运输、载人交通的行业发展特点,助力民航系统制定引领行业的标准。
目前,国家正大力推进低空经济基础设施软硬件建设,在标准与基础设施成熟前,我们通过试运营积累经验,比如刚完成的烟台-长岛海岛常态化补给项目,就是与中国邮政合作开展的试运营,在过程中探索运营关键问题、优化产品、完善运行支持体系。这些参与标准制定、试运营的经验,未来可复用于TP1000等新机型适航认证,可加速认证进程。
中国工业报:据了解,日前,壹通无人机累计订单已超500架。2025年TP1000又斩获中通快递等客户订单,印尼富鸿航空更计划五年内采购不少于240架TR100,且客户多集中在物流领域。请问公司在物流领域市场开拓中积累了哪些经验?后续又有怎样的规划?
金舸:在市场开拓上,我们的核心思路是深耕国内市场,拓展海外市场。国内是最大市场,且客户集中在物流领域,这与我们聚焦运输类无人机的战略高度契合。
当前,我国货运物流类无人机在技术水平、产业链掌控力上已达世界先进水平,海外重点瞄准东南亚、非洲、中亚中东等“一带一路”地区。这些地区对航空服务需求旺盛,比如,印尼有1.3万多个岛屿,四千多个有居民居住的岛屿中,95%以上缺乏航空服务,居民面临物资运输、医疗资源短缺问题;非洲欠发达地区也急需低成本航空服务输送粮食与健康物资。我们计划通过无人航空产品与服务,加速改变这些区域的航空市场格局,既满足民生需求、提升居民生活水平,又契合“一带一路”倡议宗旨。下一步我们还将参与联合国粮农组织航空会议,推进相关合作。
中国工业报:壹通无人机公司作为国资背景企业,既依托烟台业达集团的资源支持,又需要在市场化竞争中快速突破,这种“国有属性+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在决策效率、创新灵活性上如何实现平衡?您认为,这种模式对企业在低空经济赛道的发展有哪些独特价值?
金舸:“国有属性+市场化运作”模式对我们而言是重大优势。首先,国企更具社会责任感与质量安全责任心。航空业对安全要求极高,这使我们能更好把控安全风险;其次,依托烟台业达集团(壹通是业达的全资子公司),我们拥有坚实的资源支撑;最后,在发展定位方面,我们作为地方国企,能更快速响应社会生活与军事应用中的细分需求。同时,公司聚焦战术级运输投送和多功能无人机平台,与其他产品形成功能互补,填补市场空白,兼具战略稳定性与市场化响应能力,能在低空经济赛道中快速突破。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揽空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本文内容涉及版权问题,请权利人通过邮箱zgs@zgs.cc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