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未来低空出行”专区,全球首架全尺寸倾转涵道翼eVTOL、可容纳5人的智能“空中出租车”引发阵阵惊叹,而15分钟由上海直达苏州的亲民票价,更让曾经的科幻场景加速照进现实。与此同时,在长三角城市苏州,低空经济早已不是概念。

图片来源/国际金融报
超500家企业集聚,苏州低空经济产业形成规模
目前,苏州低空经济产业已形成显著规模效应。截至2025年5月,苏州已集聚低空经济产业链企业超500家,产业规模突破400亿元,覆盖“低空制造—低空飞行—低空保障—综合服务”全链条,其中21家苏州企业主导或参与了74项标准研制工作,展现出苏州在低空经济领域的影响力。
近年来,苏州着力打造“看得见、飞得起、落得下、管得住”四个产业生态布局,形成“政策+场景+生态”的先发优势,吸引越来越多的优质企业、人才与苏州双向奔赴。今年6月,第三届低空(苏州)产业创新生态大会暨2025数字低空大会在苏州举行,吸引了相关科研院所专家、低空经济龙头企业负责人、金融机构代表等1500余人参与,与会嘉宾横跨ICT、民航、空管、雷达等多个关键领域,全国超500家企业携最新成果亮相。

图片来源/苏州日报
大会不仅邀请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还有金融、基建等支撑单位到场对接,此次大会上,共有45个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额超50亿元。“这次参展最大的感受是苏州在产业端、应用端、服务端形成了齐头并进的良好生态。”四川沃飞长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市场活动负责人王怀林注意到苏州发展低空经济的系统思维,并对此表达了赞赏。
从物流到通勤,低空经济融入城市血脉
苏州低空经济的另一大优势,在于其完善的基础设施支撑和丰富的应用场景。
在空域资源方面,苏州已获批空域63块,总面积2442平方公里,累计获批航线333条。起降网络建设方面,全市范围内已建成直升机和中大型无人机起降点143个。
今年6月,苏州市低空飞行服务中心通过民航华东地区管理局的评估,标志着飞服站正式跨越“准入门槛”,向规范化运行迈出关键一步。该中心服务场景覆盖城市物流、医疗应急、市政巡检等多个领域,已接入起降点406个,累计支撑飞行达2万架次。
在具体应用场景方面,苏州在公共服务、城市空中交通、低空智慧物流、特色消费等领域不断探索。今年4月,苏州在金港—双山岛开设首个无人机运邮试点,实现快递邮件提速上岛,缩短了运送时间20分钟,节省物流成本2成。今年10月,苏州吴江至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的低空联程接驳航线成功首飞,这条航线仅需40分钟就实现了从吴江到浦东国际机场候机楼的快速衔接,对比地面交通,将跨城出行时间压缩超70%,极大提高了通勤效率。

图片来源/苏州发布
如今,苏州还积极推动低空经济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2025年10月,苏州市发展改革委发布了《苏州市首批低空经济应用场景能力及需求清单》,其中需求清单覆盖了来自公共管理、文旅消费、低空智联网、低空安全、低空保险等领域的实际需求24项,反映了应用端对低空技术解决问题的迫切期待。
制度人才双保障,苏州定下千亿目标
苏州低空经济产业良好的发展生态来源于政府和企业合力创新所提供的制度保障。
2025年7月30日,《苏州市低空经济促进条例》获江苏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批准,将于2025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条例从产业发展、基础设施、飞行服务、应用推广、促进措施、安全保障六个维度精准发力,标志着苏州低空经济发展将迈入有法可依的新阶段。
此外,全国首单“低空运营管理责任保险”已在苏州落地。该保险方案由苏州东吴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中国财产再保险有限责任公司研发,为苏州市盛泽湖全空间无人体系示范岛试飞运营场地提供了运营管理方风险保障,填补了国内低空经济运营责任保险领域的空白。

图片来源/东吴财险发布
为护航低空经济发展,苏州不仅创新制度,也耐心培育产业人才。
今年6月,由苏州市航空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苏州市职业技术大学联合牵头成立的全国数字低空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正式成立。该共同体聚焦低空制造智能化、低空基建数字化、低空管服协同化、低空场景多元化四大核心领域,着力培养数字低空未来发展需求的紧缺型人才。
“我们目前开设了低空飞行器应用技术、无人机物流应用、无人机应用技术等多个低空经济领域专业。”苏州市职业技术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陈峻透露,学校未来还将开设更多低空经济领域的本科专业。
面向未来,苏州为低空经济发展设定了明确目标:到2026年,聚集产业链相关企业1000家,产业规模达1000亿元,建成1—2个通用机场,开通100条以上无人机航线,打造成为全国低空经济示范区。
中国电信首席科学家毕奇曾对苏州低空经济的发展表达了充足的信心,在他看来,“苏州发展低空产业不仅有好的经济基础,在顶层设计上也具备独到眼光,比如推动低空经济商业闭环、产业链上中下游的配齐等。”
从进博会的展台到苏州的蓝天,从政策规划到人才培养,苏州低空经济的探索与实践,正为中国低空经济发展提供着宝贵的“苏州经验”。
文/吴铭菲
资料来源:国际金融报 新华日报 苏州发布 科技日报 交汇点新闻 江苏省司法厅
来源:上游新闻
原文链接:https://wap.cqcb.com/shangyou_news/NewsDetail?classId=9588&newsId=6004418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揽空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本文内容涉及版权问题,请权利人通过邮箱zgs@zgs.cc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