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湛江日报
我国海洋石油工业无人机物流应用取得关键突破
湛江海上平台低空物流验证飞行圆满完成
![]() |
| 图为工作人员为重载无人直升机做好起飞准备工作。 中国海油湛江分公司供图。 |
本报讯 (记者陈彦 许翠燕 通讯员王伟涛)11月6日,南海西部海域上空,一架由我国自主研发的TD550重载无人直升机搭载100公斤货物,从湛江雷州市乌石镇人民公园起飞,跨越100余公里,精准抵达涠洲11-4NB海上平台,圆满完成低空物流验证飞行。
此次飞行往返230公里,用时160分钟,由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海油湛江分公司”)联合南航通用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实施。这是我国海洋石油工业首次实现油动力无人直升机在海上复杂环境(高盐、高温、高湿,6—7级风力)下的长航时、大载重运输验证,标志着海上低空物流体系建设取得关键突破,为海上油气开发“数智化、绿色低碳”转型注入强劲动能。执飞的联合飞机TD550是全国首个取得型号合格证(TC)的大型重载无人直升机机型,其研发旨在解决高原、山地、海岛等复杂场景下的重载作业难题,最大载重200公斤,满载状态航时可达2个小时。
中国海油湛江分公司承担着南海西部海域亿吨级油气田的开发重任,传统海上作业依赖三用工作船(运输船)和直升机进行平台间物资配送、设备巡检,但船舶受风浪影响大、航速慢,直升机调用成本高且任务单一,极端天气、应急救援等场景下响应时效慢。而无人机技术以其“灵活性强、成本低、适应复杂环境”等优势,可有效替代部分船舶/直升机任务,构建“陆海空天”一体化海上服务矩阵,降低油气开发综合成本,助力企业提质增效。以中国海油湛江分公司为例,推动无人机在长短途物资转运、应急抢险救援、海上设施巡检修等领域的广泛应用,预计替代传统运输任务后,每年可节约成本500万元至1000万元,若在渤海、南海等海域推广,效益将更为可观。
值得一提的是,距离中国海油乌石陆地终端约42公里的雷州龙门通用机场取得新进展,一期项目计划于2026年春节前完工。该机场是粤西地区最大的综合性通用机场,在设计之初就预留了无人机以及evtol保障接口,建成后,将为无人机工业化应用和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并将成为国内首个海上无人机工业化应用的高等级综合运行中心,可极大提升海油生产作业保障支持力度、台风天气撤离及复产的响应速度,并可辐射海南岛,为湛江市低空经济发展提供坚实基础设施支撑。
湛江市发展和改革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湛江海上平台低空物流验证飞行的突破,是地方政府与央企协同助推海洋强国建设、推动低空经济发展的生动实践,为全国海上油气田乃至其他海洋产业,如海洋牧场、海上风电等提供了“无人机+传统运输”融合发展的“湛江样本”。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揽空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本文内容涉及版权问题,请权利人通过邮箱zgs@zgs.cc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