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沉浸式见证低空物流的未来已来

soft997国内资讯2025年11月11日 16:44:4940
本文转自:都市快报无人机如何编织未来物流网? 这场“走进”活动 带领公众探秘城市天空沉浸式见证低空物流的未来已来 迅蚁科技展厅 本版摄影 记者 金静馨 “哇,是真的飞行啊!” 记者 翁丹妮 黄盈 杭州余杭,细雨如丝,城市在氤氲水汽中苏醒。一架白色物流无人机悄然升空,轻盈地划破雨幕,沿着预设...

本文转自:都市快报

无人机如何编织未来物流网? 这场“走进”活动 带领公众探秘城市天空

沉浸式见证低空物流的未来已来

沉浸式见证低空物流的未来已来相关图片 - 低空

迅蚁科技展厅 本版摄影 记者 金静馨

沉浸式见证低空物流的未来已来 - 低空(2)
沉浸式见证低空物流的未来已来 - 低空(3)

“哇,是真的飞行啊!”

记者 翁丹妮 黄盈

杭州余杭,细雨如丝,城市在氤氲水汽中苏醒。一架白色物流无人机悄然升空,轻盈地划破雨幕,沿着预设航线稳稳飞向目的地——几分钟后,它精准悬停、投递包裹,旋即返航,仿佛这场微雨不过是日常通勤中的一段背景音。

这看似寻常的一次飞行,实则牵动着一张看不见的智能网络:从云端调度系统到高精度导航,从气象感知算法到自动避障控制,物联网、人工智能与自动化技术在此刻无声协同,共同支撑起一次“端到端”的低空配送。

也正是在这片日益繁忙的“低空”之下,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走进”系列科普活动将目光投向城市上空的新赛道,带着公众走进杭州迅蚁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近距离观察无人机如何在真实场景中运送血液、快递甚至热腾腾的餐食,探寻低空物流从实验室走向街头巷尾的现实路径,以及它背后所承载的技术逻辑、社会价值与未来可能。

不只是“送快递”

更是“送生命”

中国低空空域正悄然发生一场静水流深的变革,随着“低空经济”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曾经仅供鸟类与飞机通行的几百米高空,如今正向物流无人机、应急飞行器乃至未来空中出租车缓缓敞开大门。这片被称为“第三交通空间”的低空领域,不再只是科幻想象,而是成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的新组成部分。

走进迅蚁科技的展厅,一台物流无人机静静陈列。迅蚁品牌总监郭坤玉介绍,这类多旋翼飞行器并非由地面人员实时遥控,而是通过一个名为“悦翼uam OS”的自动化飞行管理平台完成任务。简单来说,用户下单后,系统自动评估天气、规划航线、调度最近的无人机,并全程管理起飞、巡航与精准降落。

“许多人可能认为操控无人机非常复杂,但在智能化平台支持下,一名操作员可以同时监控多架飞机的运行状态。”工作人员在操控大屏前介绍。屏幕上,代表不同任务的光点在城市地图上有序移动,如同低空版的“空中交管系统”。

这种高效,已悄然融入日常。今年5月,杭州师范大学试点“空中外卖”服务,无人机与无人车无缝接驳;而在余杭百丈平天堂高山景区,游客在杜鹃花海中下单,10分钟后热腾腾的餐食便从天而降。科技,正以这种充满想象力的方式,提升着生活的质感。

在展厅一角,工作人员还向大家描绘了无人机在现代医疗中的应用场景:山区突发车祸,救护车尚未抵达,一架无人机已携带着止血包、采血管等急救物资率先抵达现场;另一边,医院实验室里,血液样本通过空中通道快速送达,为抢救赢得黄金时间。

自2019年全国首条无人机医疗血液运输航线在浙江落地以来,迅蚁类似的“空中生命线”已扩展至全国50个城市、300余家医疗机构。仅在余杭区,就有30条常态化航线连接60个基层医疗点。

“以前从村里送标本到县医院,山路颠簸要一个多小时;现在,15分钟就到了。”这组简单的数字背后,是一种更深层的公平可能:让偏远地区的居民也能在关键时刻获得与城市同等的医疗响应速度。低空物流的意义,早已超越“快”与“新”,而指向一个更基本的命题——如何用技术缩短生命等待的时间。

一飞冲天:

从想象到现实的“空中快递”

室外飞行演示环节,尽管天公不作美,无人机依旧按计划起飞,稳定地完成了巡航与投递任务。工作人员解释,现在的物流无人机已具备一定环境适应能力,可在中雨、中雪或六级风条件下运行,但极端天气仍会触发自动返航或应急迫降机制。

“哇,是真的飞行啊!”人群中传来一声惊叹。话音刚落,一架白色无人机划破薄雾,稳稳降落在终点靶标处,为观众送上一份意外的小礼物——这不仅是技术的展示,更是对未来生活方式的温柔预告。

在互动问答环节有观众提问:“无人机是否会取代快递员?”技术人员回应:目前的模式更多的是“人机协同”——骑手负责收件与末端交付,无人机承担中长距离干线运输。这种分工既提升效率,也保留了人际服务的温度。

也有家长关心青少年能否接触相关技术。答案是肯定的。如今,浙江部分职业院校已开设无人机应用相关课程,内容涵盖飞行原理、空域法规、模拟操控乃至基础维护,旨在为低空经济培育未来的技能型人才。

当科技走出实验室,飞入寻常巷陌、山村医院、大学校园,它便不再是冰冷的代码与金属,而是连接人与服务、时间与生命的桥梁。正如一位参与者所说:“以前觉得无人机就是拍视频的玩具,今天才知道它还能送血、送药、送希望。”


来源:都市快报
原文链接: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揽空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本文内容涉及版权问题,请权利人通过邮箱zgs@zgs.cc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

本文链接:https://www.lankong.cc/news/china/10655.html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