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黄石日报
空中农友+天空之眼+低空走廊
阳新低空经济从“蓝图”迈向“实景”
本报记者 贺介飞 通讯员 刘淑琴
8日,阳新县荆头山农场的田野上一派忙碌景象。在此劳作的,是一架架灵巧的植保无人机。
“这家伙厉害着呢,一小时能干150亩地,顶十几个人忙活大半天。”望着空中正为油菜田进行精准施肥的无人机,阳新湖园生态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平乐呵呵地说。
这些被农民称为“空中农友”的无人机,以北斗导航为“眼”,以高光谱相机为“脑”,从巡田测绘到高效播种、智能施肥,精准捕捉病虫害迹象,实现农药减量30%以上。这是阳新低空经济在农业领域的生动缩影。
低空经济的翅膀,并未止步于田间地头。
在阳新县长达45公里的长江段岸线,无人机化身“空中城管”,凭借其机动性强、监测范围广的优势,有效覆盖了人工巡查的盲区,对违规倾倒、偷排等行为进行实时取证与空中喊话,实现了对“两违”问题的精准“扫雷”与早处置。
此外,在森林防火、应急指挥等场景中,无人机也作为可靠的“侦察兵”,为科学决策提供精准信息,在延伸城市管理维度的同时,节约人力与时间成本。
今年4月,武汉至阳新仙岛湖低空旅游航线的正式开通,标志着阳新低空经济正式从蓝图飞进现实。
这条武汉都市圈首条直达景区的城际低空航线,将两地通行时间从2小时大幅压缩至30分钟,如同一根“金线”,将武汉的市场客源与阳新的山水美景紧密串联。
“打‘飞的’游阳新,又快又稳,还能俯瞰岛屿星罗棋布的壮丽景色,太刺激了!”来自武汉的游客李先生赞叹。
该县计划陆续开通仙岛湖至滴水涯、七峰山等景点的航线,借助低空经济的东风,加速全域旅游的腾飞。
为推动低空经济产业集聚发展,阳新县系统布局了以“一中心三区”为核心载体的产业生态,涵盖技术集成、应用示范、产业集聚和人才孵化等功能。
在阳新低空经济创新实践基地,专业飞行训练场、设备库与展示区一应俱全,不仅是产业创新的“试验田”,也是专业人才的摇篮。
阳新县政府主要负责人表示,发展低空经济不仅是紧跟时代“风口”,更是阳新突破发展瓶颈、增强区域竞争力的战略选择。全县计划投资2600万元用于完善产业链、优化创新生态,为这片新兴的“产业林”持续培厚土壤、注入动能。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揽空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本文内容涉及版权问题,请权利人通过邮箱zgs@zgs.cc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