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70后户外网红涛哥坠崖身亡,遗体无人机运下山,不听劝一语成谶

soft997国内资讯2025年11月19日 09:46:36110
11月16日,一则令人痛心的消息在户外圈传开:山东青岛70后户外网红“涛哥”在挑战崂山野线时失足坠崖身亡。因事发地地形险峻、难以靠近,救援队最终用无人机将其遗体运送下山。这位坐拥4600多抖音粉丝、组建2000多人登山群的“资深山友”,此前多次收到网友的安全提醒却不以为然,甚至出言回怼,如今悲剧终究一语成谶,留下无尽惋惜。流量裹挟下的“致命冒险”在短视频时代,“涛哥”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流量密码”—...

11月16日,一则令人痛心的消息在户外圈传开:山东青岛70后户外网红“涛哥”在挑战崂山野线时失足坠崖身亡。

因事发地地形险峻、难以靠近,救援队最终用无人机将其遗体运送下山。

这位坐拥4600多抖音粉丝、组建2000多人登山群的“资深山友”,此前多次收到网友的安全提醒却不以为然,甚至出言回怼,如今悲剧终究一语成谶,留下无尽惋惜。

70后户外网红涛哥坠崖身亡遗体无人机运下山相关图片(1)

流量裹挟下的“致命冒险”

在短视频时代,“涛哥”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流量密码”——无防护挑战险峻野山。

翻看他事发前的账号内容,几乎全是徒手攀爬陡峭陡坡、巨石悬崖的画面。

70后户外网红涛哥坠崖身亡遗体无人机运下山相关图片(2)

脚下是万丈深渊,身边没有任何安全绳、头盔等防护装备,他却在山巅自如拍摄、摆出各种姿势,每一条视频都标注着“挑战崂山”、“野线穿越”等字样,评论区不乏“勇气可嘉”、“太刺激了”的喝彩。

作为当地小有名气的户外博主,涛哥不仅自己沉迷这种高危探险,还组建了“涛哥山友会”,每周组织2000多名群成员一起登山。

他常年穿梭于全国各地的野山,专挑未开发的险峻线路,对外宣称“经验足够,放心挑战”。

在他的认知里,“大胆”和“无畏”是户外人的勋章,却忘了探险的前提是“活着”,而那些博人眼球的惊险画面,早已暗藏致命隐患。

70后户外网红涛哥坠崖身亡遗体无人机运下山相关图片(3)

事发前两天的11月14日,涛哥还发布了一条徒手攀爬崂山巨石的视频。

画面中,他和同伴在光滑的斜面石坡上攀爬,脚下稍有不慎便会坠入深渊,看得网友胆战心惊。

可这条充满风险的视频,在他眼里只是又一次“成功挑战”,丝毫没意识到死神已在不远处徘徊。

70后户外网红涛哥坠崖身亡遗体无人机运下山相关图片(4)

那句“早晚出事”竟然成了真

涛哥的视频在收获流量的同时,也引来不少清醒网友的善意提醒。

有人在评论区隐晦留言:这视频适合中午发,潜台词直白又扎心——早晚要出事;

还有人直接劝他:没有专业设备和培训,别拿生命开玩笑”“小心全村开席”。

70后户外网红涛哥坠崖身亡遗体无人机运下山相关图片(5)

然而,这些带着担忧的提醒,换来的却是涛哥的强硬回怼。

面对“适合中午发”的评论,他毫不客气地反驳:你年纪轻轻就卧床等噶了吗?

有人质疑他缺乏防护,他则自信满满地回应“经验够,放心”,言语间满是对网友“多管闲事”的不屑。

在他看来,自己常年登山、经验丰富,网友的提醒不过是“没爬过山的人瞎操心”,却忘了“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道理,更忽略了户外风险的不可预测性。

网友们看着他油盐不进的态度,只能无奈叹气。

有老驴友留言:野山的危险藏在每一块湿滑的石头、每一个陡峭的拐角里,经验再足也抵不过一次意外。

70后户外网红涛哥坠崖身亡遗体无人机运下山相关图片(6)

可惜,这条评论终究没能改变结局。

两天后,涛哥在挑战崂山野线时,还是没能躲过命运的“反噬”,网友的担忧最终变成了无法挽回的悲剧。

被低估的“天然陷阱”

涛哥的悲剧,不仅源于他对安全的漠视,更源于对崂山地形风险的严重低估。

70后户外网红涛哥坠崖身亡遗体无人机运下山相关图片(7)

崂山作为花岗岩山体,许多野线未经开发,风化严重导致路面碎石遍布,加上沿海地区空气湿润,山石常年处于潮湿状态,稍有不慎就会打滑。

而且这些线路山谷纵横、地势险峻,没有任何防护栏杆和指示标识,一旦失足,几乎没有缓冲和自救的机会。

当地救援队透露,崂山已不是第一次发生驴友坠崖、迷路的事故。

70后户外网红涛哥坠崖身亡遗体无人机运下山相关图片(8)

仅近两年来,就有多名户外爱好者因擅自闯入野线遭遇危险,有的被困数小时才被救出,有的则永远留在了山里。

“一般情况下,只有确认人员无生命体征后,我们才会用无人机运输,因为部分区域人力根本无法抵达”,救援人员的话,道出了崂山野线的凶险。

可即便有如此多血淋淋的前车之鉴,仍有不少人像涛哥一样,把“征服野线”当成炫耀的资本。

野山的危险从不是明面上的陡峭,而是那些藏在“熟悉”背后的意外,一块松动的石头、一次脚下的打滑,都可能终结生命。

别让“冒险”变成“遗憾”

涛哥出事的消息传开后,他的抖音账号迅速隐藏了所有作品,网名也改成了数字,2000多人的登山群也发布了“群主意外离世,自行退群”的通知。

70后户外网红涛哥坠崖身亡遗体无人机运下山相关图片(9)

曾经热闹的登山社群,如今只剩一片沉寂,留给群成员和粉丝的,只有无尽的惋惜和反思。

可令人揪心的是,类似的危险行为并未因涛哥的悲剧而停止。

就在涛哥事发前一天,福建漳州的70后王先生还背着不到一岁的孙子,无防护攀爬巨石陡坡。

面对网友的批评,他竟得意洋洋地表示“常年这样锻炼,很有经验”,甚至觉得网友是“眼红”。这种把无知当勇敢、把冒险当常态的心态,正是悲剧重演的隐患。

70后户外网红涛哥坠崖身亡遗体无人机运下山相关图片(10)

户外探险的意义,从来不是“挑战极限”,而是感受自然、放松身心。

经验不能替代安全装备,勇气不能对抗突发意外,正规路线的防护设施、专业的登山装备、谨慎的出行态度,才是户外爱好者的“保命符”。

结语

涛哥的悲剧已经发生,我们无法挽回他的生命,但可以记住这份沉重的教训:不欺山、不欺水,不拿生命博流量,不把冒险当勇气。

70后户外网红涛哥坠崖身亡遗体无人机运下山相关图片(11)

每一次户外出行,“平安回家”都该是最终的目的地。

愿涛哥的故事能叫醒那些还在“裸奔”探险的人,愿所有热爱户外的朋友都能守住安全底线,带着敬畏之心亲近自然,让每一次出发都有圆满的归途,不让家人的等待变成落空的遗憾。


来源:洞见
原文链接: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揽空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本文内容涉及版权问题,请权利人通过邮箱zgs@zgs.cc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

本文链接:https://www.lankong.cc/news/china/11010.html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