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闻讯11月21日,记者从合肥市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获悉,“十四五”以来,合肥市交通运输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累计完成公路水运投资713.4亿元,较“十三五”时期增长16%,创历史新高。预计到今年年底,全市通车及在建高速公路总规模将达1000公里,为“十三五”末的2.07倍。

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716公里
合肥“大外环”高速获批实施并加速闭环,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234公里,占全省新增里程的18.7%。目前,合肥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716公里,预计到今年年底全市通车及在建总规模将达1000公里,为“十三五”末的2.07倍,路网密度从2020年的4.2公里/百平方公里提升至6.2公里/百平方公里,“两环十八射多联”新格局基本形成,实现合肥市域所有乡镇15分钟上高速。
干线公路建设方面,到今年年底,合肥全市将新增一级公路323公里,一级公路占比提升至52%,较“十三五”末提高19.2个百分点。52.3公里G312合六路成为全省首条跨市全段无红绿灯国道。蒙城北路、宿松路南延等快速化改造项目加快推进,合肥与周边城市及市县间的快速连接不断强化,助力合肥都市圈“1小时通勤”。农村公路建设同样取得重要进展,实施农村公路提质改造1437公里,改造危桥16座,全市所有乡镇全部通达二级及以上公路,较大自然村100%通硬化路。
江淮运河通航里程达565公里
江淮运河全线通航,合肥港从“江淮腹地港”跃升为“长三角枢纽港”,新增高等级航道160公里,位居全省第一,通航里程达565公里,“干支联动”的航道网基本形成。
派河国际综合物流园港区一期、巢城港二期等重点工程建成投用,打造全省首个第9类危险货物堆场,预计到今年年底新增千吨级泊位22个、滚装泊位1个,港口年综合通过能力提升至6865万吨、90万标箱、10万辆滚装汽车,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2.29亿吨、集装箱吞吐量219万标箱,越来越多“合肥造”实现在家门口“坐船出海”。
中心城区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100%
在运输服务方面,合肥创新推出全省首个跨市站点巴士网络,开通六安、马鞍山、蚌埠等8条线路。轨道交通迈入市县一体化,运营里程达231.8公里,客运强度居长三角第三。市区公交新增线网497.5公里,中心城区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100%,轨道站点100米范围内公交站设置率达86%,轨道、公交、慢行三网融合不断深化。
全市所有乡镇、建制村100%完成公交化改造,主城区与四县一市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水平全部达5A级。“助学公交”“扁担公交”成为解决群众出行难题的“幸福线”,“社区巴士”、轨道短驳线路畅通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空轨专线”无缝链接航空和轨道。
初步搭建“城市空中物流配送网络”
合肥低空经济“飞”入百姓生活,开拓“低空+医疗物资”“低空+邮政快递”“低空+即时配送”等场景。在医疗领域,常态化开展血液、药品、标本等医疗物资精准配送;在邮政领域,开通城市“空中邮路”,运行“中庙-姥山岛”及市政务中心、要素大市场等航线;在即时配送领域,开通融创茂至滨湖森林公园、岸上草原等7个配送点的航线,实现节假日“无人机送外卖”常态化。目前稳定运行航线134条,飞行超2.8万架次,初步搭建了“城市空中物流配送网络”。
智慧交通建设方面,S30铜商智慧高速试点项目稳步推进,电子客票覆盖全市二级以上汽车客运站,公共交通实现“一码通行”。
中欧班列国际公铁联运覆盖20个国家177个城市
开辟合肥港至上海港、太仓港2条“新三样”危险货物出口水路新通道,今年1-10月,合肥水运出口“新三样”危险货物2505标箱,同比增长近八倍,为相关企业节约物流成本超20%。5艘为新能源汽车量身定制的330车位内河滚装船陆续投运,累计发运商品汽车12279辆,运输能力较传统集装箱船提升83%。
中欧班列国际公铁联运业务覆盖20个国家177个城市,加密集装箱航线至10条,实现“合肥港-上海外高桥”天天班、“合肥港-上海洋山港”隔天班,派河港铁水联运枢纽实现铁路货场前置港口、多种运输方式无缝衔接,“公转铁”“公转水”和多式联运堵点进一步打通。水路货运量、铁路货运量占比较“十三五”末分别提升3.72、0.33个百分点。
大皖新闻记者 刘旸
编辑 王翠
【来源:大皖新闻】
来源:潇湘晨报
原文链接:http://api.chenshipin.com/wap/a/692010e38420175f6d5dc622/fa069370fa9b8f36fdbc0891dd591ecd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揽空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本文内容涉及版权问题,请权利人通过邮箱zgs@zgs.cc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