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广州日报
“五维”协同发力推动珠江游全域融合升级
积极探索珠江游低空应用场景
市政府常务会议新闻发布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贾政、方晴)为进一步加强珠江游的顶层设计与制度保障,昨日,16届106次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广州市珠江游管理办法(草案)》(简称《草案》)。
《草案》拓展珠江游内涵外延,范围从珠江广州河段通航水域延伸至联通水域、沿岸区域及低空空间,业态从单一的乘船游览活动扩展为游览观光、休闲娱乐、文化体验等活动,并提出从“船上、水上、岸上、楼上、天上”全方位提升规划建设与服务水平,统筹珠江两岸资源整合和综合开发,培育新型旅游消费业态,塑造城市品牌,打造“世界级水岸观光旅游目的地”。
另外,《草案》注重规范广州珠江游的经营服务,全面推动其服务品质与文化内涵的提升。
船上:深挖文化底蕴,打造主题航班
《草案》提出,引导珠江游经营者创新经营模式,优化船舶服务,大力发展特色主题游船。鼓励开发融合娱乐、消费、展览、发布及时尚元素的多元项目,推动服务内容创新。同时,《草案》明确支持新能源船舶投入运营,鼓励探索自动驾驶船舶在珠江游的具体应用场景,借助人工智能与数字技术提升服务能力,开发定制化、个性化以及沉浸式互动、虚拟展示、智慧导览和云旅游等数字化体验产品,更好满足多元市场需求。
水上:拓展跨区域航线,推动水陆联动
目前珠江游主要集中在前航道,发展已相对成熟。《草案》积极推动航线向外延伸,开发后航道、环海珠岛及珠江口海岛等新航线,促进全域旅游发展;推进与北江、西江、东江等流域城市合作,共同开发跨区域航线。同时,鼓励经营者整合沿岸历史文化景点,打造一程多站、层次丰富、特色鲜明的精品航线。
岸上:科学布局码头,推动升级与景观融合
《草案》要求科学规划珠江游码头布局,推进码头升级改造与旅游设施建设,统筹做好两岸立体绿化与四季花景的建管养护,培育特色景观植物,持续提升沿岸景观品质。支持珠江游经营者有效串联沿岸自然与人文景观、商业娱乐及休闲资源,推动水上项目与岸边经济深度融合,构建集水上观光与岸上消费于一体的空间格局。
楼上:加强灯光主题设计,提升夜景整体魅力
《草案》提出将两岸城市夜景纳入珠江游统一管理体系,实现水岸视觉协同。根据照明专项规划,广州将协调督导沿岸楼宇、桥梁、码头、堤岸等配套建设景观照明设施,强化灯光主题设计,运用现代光影艺术增强建筑灯光与景观互动,全面提升珠江夜景灯光品质。
天上:开发低空旅游项目,拓展立体旅游体验
为提供多元化、立体化的旅游体验,《草案》提出积极探索珠江游低空应用场景,加强无人机表演、低空飞行体验等低空旅游项目开发。根据实际场景需求,统筹推进两岸飞行器起降平台等低空地面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地面、水上与空中的交通衔接,不断提升旅游服务的便捷性与智能化水平。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揽空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本文内容涉及版权问题,请权利人通过邮箱zgs@zgs.cc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