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国际无人机大赛展风采

soft997国内资讯2025年08月28日 09:14:5350
本文转自:皖西日报六安科技教育结硕果国际无人机大赛展风采本报记者 李振欣 孩子们在进行暑期训练。本报记者 许君 摄 五位六安学子在第九届全国青少年无人机大赛总决赛“魁地奇”无人机足球赛初中组5V5项目卫冕(资料图片)...

本文转自:皖西日报

六安科技教育结硕果

国际无人机大赛展风采

本报记者 李振欣

国际无人机大赛展风采相关图片 - 六安市

  孩子们在进行暑期训练。本报记者 许君 摄

国际无人机大赛展风采 - 六安市(2)

  五位六安学子在第九届全国青少年无人机大赛总决赛“魁地奇”无人机足球赛初中组5V5项目卫冕(资料图片)

国际无人机大赛展风采 - 六安市(3)

  六安学子在国际无人机足球世界杯中国区选拔赛现场(资料图片)

  近年来,六安市持续推进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广泛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科技创新后备人才。今年8月,六安学子在全国性科技竞赛中屡创佳绩,充分展现了我市科技教育的丰硕成果。

全国大赛六安学子卫冕

  8月15日至18日,2025中国航空航天科普大会暨第九届全国青少年无人机大赛总决赛在重庆举行。这项赛事堪称全国青少年无人机领域的巅峰之战,吸引了约15万名选手踊跃报名。经过层层选拔,最终来自全国32个省区市及港澳地区近6000所学校的约1.7万名顶尖选手会师总决赛。

  大赛共设置5大类、24个赛项,全面覆盖无人机射击、图形编程、空中对抗运动等前沿科技竞技领域。在竞争最为激烈的操控类13个分项中,六安学子表现尤为突出。

  在“魁地奇”无人机足球赛初中组5V5项目中,来自汇文中学南山校区的刘瑞轩、祖君祺,六安市裕安区大别山路学校的唐伟博,皋城中学光明路校区的王子艺,以及裕安区新安镇新圣学校的鲍钰榕组成的代表队,凭借精湛的操控技艺、默契的团队配合与卓越的临场策略,一路过关斩将,最终勇夺该项赛事全国冠军,成功卫冕。

  同时,在“魁地奇”无人机足球赛初中组3V3项目中,六安市第九中学的欧阳刘涛、叶兴毅、卓皓宇三位同学也成功卫冕。在“魁地奇”无人机足球赛小学组3V3项目中,六安市解放路小学的三支代表队也取得了傲人的战绩,六安市解放路小学一队秦道煊、邹奥、甄思尧获得“魁地奇”无人机足球赛(小学组)3V3亚军;解放路小学二队陈娅楠、陈艾、蔡欣辰,三队李奕承、刘艺航、刘智升获得“魁地奇”无人机足球赛(小学组)3V3一等奖。以上成绩再次证明了六安市在该项目上的强大实力。

三支队伍国际赛场展身手

  六安市在无人机领域的卓越表现不仅限于全国赛场。8月21日,首届FIDA无人机足球世界杯中国区选拔赛在成都落下帷幕。这场国家级顶级赛事吸引了全国各省市1200余名选手参与。

  经过多轮激烈角逐,六安市霍山县文峰学校代表队以出色表现斩获全国第3名的好成绩,霍山青少年活动中心代表队凭借稳健发挥位列全国第15名,两队均成功跻身全国16强。六安航协代表队也凭借出色发挥,进入全国32强。这样,六安市三支代表队均获得了代表中国前往韩国全州征战FIDA世界杯决赛的入场券。

校园与社会科技活动氛围浓

  六安市解放路小学的科技教育活动是六安市中小学科技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2023年3月,该校参加“六安市首届青少年科技体育航空航天模型竞赛暨六安市第二届青少年无人机竞赛”,共有17人参加比赛,19人次获奖。随后又组织34人参加“六安市第三届青少年无人机竞赛”,14人晋级省赛。

  2024年,六安市解放路小学继续扩大参与规模,组织21人参加“六安市第四届青少年无人机竞赛”。到2025年,参与热情更加高涨,128名学生参加“裕安区第二届青少年科学运动会”,89人获得奖项;17人参加“六安市第五届青少年无人机竞赛”全部晋级省赛。在“魁地奇”无人机足球赛小学组3V3项目中,六安市解放路小学的三支代表队全部晋级国赛,取得了优异的战绩。这种参与度的不断提升,反映了六安市科技教育在中小学阶段的深入开展。

  据了解,六安市圆梦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六安科技教育的社会力量。该机构通过联动中小学教育场景,与六安市十余所中小学达成个性化社团课程合作,在校内系统开展航模及科普教学,累计培训学生超万名,为全市科技教育事业提供了有力支持。

科技教育结硕果显成效

  据悉,六安市科协持续加强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精心打造了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机器人竞赛、无人机竞赛三大品牌科技赛事。这些活动吸引了百余所学校、万余名中小学生的热情参与,推荐优秀项目参加省级竞赛获三等奖及以上奖项近500项。

  2025年,六安市选手成功卫冕全国青少年无人机大赛2个单项冠军,充分体现了该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取得的长足进步。这些成绩不仅展示了学生们在科技领域的卓越能力,更反映了六安市素质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

  无人机竞赛等科技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还促进了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素养对于培养新时代需要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六安市科技教育的成功实践表明,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广泛开展科技活动,能够有效激发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培养科技创新后备人才,为落实素质教育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来源:皖西日报
原文链接: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揽空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本文内容涉及版权问题,请权利人通过邮箱zgs@zgs.cc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

本文链接:https://www.lankong.cc/news/china/7180.html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