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闽北日报
本报讯(葛悦月 陈官胜 许嘉琪)近日,在建瓯市房道镇,一架四旋翼的大疆T70无人机轰鸣升空,绳索下悬吊着约70公斤重的毛竹堆。操作员紧盯屏幕,4分钟左右,捆扎好的毛竹堆成功抵达山脚目的地。
在建瓯市,毛竹、锥栗、鲜笋等农林产品年产量超万吨,却因山高路远、运输成本高昂,常错失市场最佳销售期。如今,这一困境正在被科技力量打破——省级科技特派员陈学永教授团队与东游长隆智慧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探索成立无人机物流运输中心试点。这条由无人机架起的“空中走廊”,正成为破解山地运输难题、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无人机运输能抢占市场窗口期。”东游长隆智慧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黄良胜表示,该模式预计可为农户增收20%以上。作为全国社会化服务试点单位,长隆公司计划配备10-15架专业无人机,构建50公里半径配送网络。
“无人机在乡村物流领域的潜力尚未充分释放,尤其是解决山区‘最后一公里’运输难题。”陈学永说,他们团队围绕无人机运输,在建瓯市各地开展科研。传统运输因山路崎岖导致损耗率达15%-20%,科研人员针对不同产品特性设计定制化运输方案:鲜笋等采用多旋翼无人机直达运输,时间缩短80%;毛竹等大宗商品试点重型无人机集群运输。
“科技兴农,就是要让农民成为受益者,而非旁观者。”陈学永表示,团队将持续开展农民操作培训,推动技术真正落地。
从植保到物流,科技特派员与企业的“产学研”联动,正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目前,该项目已纳入“科创中国”资源对接平台,将吸引更多技术支持。这条“空中走廊”不仅解决建瓯市农产品出山难题,更将为全国山区智慧物流提供可复制经验。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揽空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本文内容涉及版权问题,请权利人通过邮箱zgs@zgs.cc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