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以“法律+技术”织就低空安全网

soft997国内资讯2025年09月10日 07:28:3640
本文转自:法治网 □ 法治观察守护低空安全,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无论是技术研发者、生产企业,还是无人机使用者,都应敬畏技术标准,遵守法律规则□ 沈国琴近日,公安部公布3起非法破解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黑客违法犯罪典型案例,涉及非法提供禁飞破解服务、利用非法程序破坏飞行控制系统、通过谎报丢失将被锁定的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进行破解并销售牟利等行为。这些案例不仅揭示了低空安全风险的复杂性和防范风险的...

本文转自:法治网

□ 法治观察

守护低空安全,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无论是技术研发者、生产企业,还是无人机使用者,都应敬畏技术标准,遵守法律规则

□ 沈国琴

近日,公安部公布3起非法破解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黑客违法犯罪典型案例,涉及非法提供禁飞破解服务、利用非法程序破坏飞行控制系统、通过谎报丢失将被锁定的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进行破解并销售牟利等行为。这些案例不仅揭示了低空安全风险的复杂性和防范风险的艰巨性,也彰显出公安机关对危害公共安全行为坚决予以打击的鲜明态度。

安全是人类的第一需求。纵观人类历史,寻求安全的方法无外乎行为规范、物理防护、技术保障和专业人员防范等。而对于低空安全领域而言,传统的人防与物防方式正逐渐失去原有防护效能,法律规范和技术手段已成为防范风险的主要依托。

为保障国家安全、航空安全、公共安全以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法律通常会明确划设无人机管制空域,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进入。这一法律要求,主要通过电子围栏技术得以落地实现。作为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中的安全模块,电子围栏通过集成地理位置信息和地理范围数据,对无人机的飞行区域和高度进行精准限制。当无人机接近或试图进入禁飞区域时,系统会第一时间向操控员发出通知、警告,并执行悬停、返航、降落等预设飞行方案,避免其“黑飞”进入管制空域。

值得注意的是,电子围栏所划设的限制区域和高度,都是经过多部门联合论证、科学评估和安全测试后确定的。例如,《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中规定的管制空域,就涵盖机场净空区、军事管理区、重要军工设施保护区域等与航空安全、国家安全密切相关的重点区域。使用电子围栏,不仅能防止无人机未经许可进入高风险区域引发安全隐患,如飞入机场净空区可能造成航空安全事故,飞入军事敏感区可能威胁国家安全;同时也能提升无人机自身飞行的安全性,减少碰撞等意外事件的发生。

当前,相关技术要求已转化为国家强制性标准。于2024年1月1日起实施的《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安全要求》明确规定,轻型和小型无人机在检测到与特定地理范围发生冲突时,应向操作员提供通知、警告或自动执行飞行预案。于2024年1月1日起施行的《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行安全管理规则》则明确使用“电子围栏”术语,强制要求特定种类的无人机必须安装电子围栏,并对违规行为设定了相应的行政处罚。

电子围栏为保障低空安全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但其作用的有效发挥,依赖于系统自身的完整性。一旦电子围栏被破解、核心参数被篡改,技术保障作用便会失效,整个技术防控体系也会随之崩塌。近年来,破解无人机电子围栏的行为时有发生。此次公布的典型案例,就充分揭示了此类行为的严重危害:山东临沂的张某玲利用非法获取的破解程序,破坏10余台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浙江衢州的陈某强则长期非法提供无人机禁飞破解服务,累计非法破解无人机200余台,非法获利10万余元。这类规模化、营利性的非法破解行为,不仅严重扰乱市场秩序,更形成以技术破解为手段的黑色产业链,对公共安全造成威胁。

针对无人机“黑飞”行为,特别是非法破解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的黑客行为,法律始终保持“零容忍”态度。从法律定性来看,非法破解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的行为,本质上属于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工具的违法犯罪行为。根据行为情节与危害后果,相关责任人将受到治安管理处罚法乃至刑法的惩戒;若行为构成犯罪,最高可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而对于购买被非法破解的无人机,并操控其飞入管制空域的操作者,根据情节轻重,将会受到罚款、没收无人机以及拘留等处罚,若因“黑飞”引发严重后果,还可能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通过法律手段斩断“破解—销售—使用”的黑色链条,正是为了确保电子围栏等技术防护措施能够真正发挥作用,让日渐增多的无人机始终安全地飞翔在蓝天下。

守护低空安全,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无论是技术研发者、生产企业,还是无人机使用者,都应敬畏技术标准,遵守法律规则,切莫因贪图小利而破坏技术防护屏障,更不可为追求所谓“飞行自由”而置公共安全于不顾。唯有坚持法律与技术双管齐下、协同发力,低空安全才能得到切实保障,无人机产业才能在规范中实现健康发展,公众也才能真正享受到低空技术发展带来的便利与福祉。

(作者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低空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员)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原文链接: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揽空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本文内容涉及版权问题,请权利人通过邮箱zgs@zgs.cc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

本文链接:https://www.lankong.cc/news/china/7773.html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