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南方日报
湛江蓝色经济“半年报”出炉,总值超623亿元同比增长6.05%
海洋渔业产量产值
连续30年全省居首
邓安祺

湛江因海而生,向海而兴。罗锦屏摄

湛江港是华南地区唯一通航40万吨船舶的世界级深水港口。彭镇强摄

海上养殖从近岸传统模式向深远海、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何盈摄
9月10日上午,湛江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2025年上半年湛江市海洋经济发展情况。发布会透露,2025年上半年全市海洋生产总值初步核算为623.31亿元,同比增长6.05%,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4.41%,海洋经济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作用不断凸显。2025年海洋经济城市竞争力综合评价排名全国第19、全省第3。
近年来,湛江坚持向海图强,以科技为擎,做优做强海洋牧场,加速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深化陆海统筹、港产城联动,以现代临港产业集群增强发展后劲;持续擦亮“鲜美湛江”金字招牌,以滨海文旅融合提升城市魅力。
作为全省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主战场,湛江海洋渔业产量产值连续30年居全省首位,已形成湛江湾、雷州湾等四大深海网箱养殖集聚区,建成大型养殖平台6个、HDPE网箱3451个,分别约占全省总量的38%和54%。
目前,全市拥有480家苗种场,数量占全省23.6%;其中国家级水产良种场2家,总量占全省33.3%。湛江的水产种苗产量稳居全省第一,现已成为我省海水种业最重要的创新基地,现代化海洋牧场适养品种持续丰富,形成金鲳鱼当家品种+特色品种的产品矩阵。
装备制造能力的提升也为湛江海洋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恒燚1号”建成投产,全球首创漂浮式动力定位养殖平台“湛江湾1号”成功下水,实现了多品类多型号养殖平台技术继续领跑全省。
除了海洋产业本身的蓬勃发展,湛江的临港工业和通道优势也在持续增强。上半年,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达1.36亿吨,位居全省第3。绿色石化产业集群规模以上企业达50家,总产值超千亿元,吸引了巴斯夫等4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随着宝钢湛江钢铁、中科炼化等重大项目建成投产,以及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深入推进,湛江现代化产业体系日趋完善。
在经济硬实力不断增强的同时,湛江积极打造“鲜美湛江”文旅品牌,整合海洋、民俗、生态等多元化资源,推动“旅游+”多业态发展。上半年,湛江共接待游客1462.08万人次,同比增长22.5%;旅游总收入147.63亿元,同比增长23.5%。
不仅文旅产业表现亮眼,湛江在海洋科技与高端制造领域也持续突破。
湛江风电总装百万千瓦智能制造中心已于今年1月7日正式投产。成功引进广东蓝水、江苏海力等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企业。设立百亿级产业基金,吸引了深圳思傲拓科技落地水下机器人项目,为新兴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宝钢湛江钢铁基地配套的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项目,填补了国产化海水淡化项目运作模式的空白。
接下来,湛江将锚定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建设特色型现代海洋城市的目标,全面发展蓝色海洋经济,力争2025年海洋经济增长率达到6.5%左右,海洋生产总值达到1400亿元。
邓安祺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揽空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本文内容涉及版权问题,请权利人通过邮箱zgs@zgs.cc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