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来,江苏以“推进农业现代化走在前”为引领,奋力描绘新时代鱼米之乡的崭新图景。越来越多的新职业,也正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蓬勃生长。睢宁县魏集镇马王村村民 李新玲:我,李新玲,徐州睢宁县魏集镇马王村第一个敢把农用无人机整上天的女人,一度被村民称作“无人机女王”。但是,我现在却觉得自己的人气一落千丈。故事,得从五六年前说起。 睢宁县魏集镇马王村村民 李新玲:以前农忙时节,我最发愁的就是打药施肥。 李新...
五年来,江苏以“推进农业现代化走在前”为引领,奋力描绘新时代鱼米之乡的崭新图景。越来越多的新职业,也正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蓬勃生长。
睢宁县魏集镇马王村村民 李新玲:我,李新玲,徐州睢宁县魏集镇马王村第一个敢把农用无人机整上天的女人,一度被村民称作“无人机女王”。但是,我现在却觉得自己的人气一落千丈。故事,得从五六年前说起。
睢宁县魏集镇马王村村民 李新玲:以前农忙时节,我最发愁的就是打药施肥。 李新玲:2018年底,我第一次见到农用无人机给农田打药,我眼睛都看直了,我和我老公两个人三天的工作,那么一个“大家伙”,一个小时就能干完。当时我就下定决心,这玩意儿,我必须学会。 李新玲:2019年,我考了证,买了无人机,成为村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李新玲:当时我买这台无人机花了8万多元,自己用肯定不划算,我想在附近接点活,但是附近的村民对我和这个“铁疙瘩”都是不太认可。 睢宁县魏集镇马王村村民 马修德:一开始,无人机过来打药的时候我们都不相信。睢宁县魏集镇马王村村民 王丙超:最不相信的是认为打药的用水量太少了。睢宁县魏集镇马王村村民 王晓明:我担心它喷药不均匀,撒肥料不均匀,会烧苗。睢宁县魏集镇马王村村民 王清:无人机撒肥时带着百斤肥上天,我心想这能承受住吗?怕它掉下来。
李新玲:行不行,看疗效。当时我说服了隔壁村种地大户拿出50亩地让我试试。 李新玲:人工背着喷雾器打药,可能会出现重喷,或者漏喷,打得不均匀,但是无人机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李新玲:实打实的效果让全村人放下了心,我也一下子就成了村里的红人。你敢信?2019年刚起步,咱还只是“小打小闹”,一年才服务2000亩田左右。 李新玲:2022年我就直接干到了5万亩,那个时候年收入达到了20多万元,当时不光我们马王村农户找我服务,魏集镇周边所有村好多农户都来找我服务。那一年我还上了央视,瞬间感觉我的人生像走向了巅峰。 李新玲:那个时候活特别多,我们自己根本就干不过来,我们就建议他们大户自己买一台无人机,如果遇到什么不懂的问题,我们随时都可以给他们提供服务,给他们解答。 李新玲:如今魏集镇,已有30多台农用无人机了。去年2024年,无人机服务只给我们家带来了5万多元的收入,相比前几年的高峰,少了有四分之三。如今,活少了,每亩的服务价格也低了。 李新玲:虽说心里有点小失落,但仔细想想,村里大伙儿都用上无人机,种地也越来越省事,也不是啥坏事。我一个人“过气”,整个乡村向着科技兴农“起飞”。 李新玲:传统农户享受着科技带来的便利,农用无人机更新换代速度越来越快,从原先只能喷洒农药,载重不到10公斤,到如今可以撒肥、播种、调运,载重超过80公斤,夜间作业也愈加牢靠。这可比我一个人当村里的“田间顶流”有意义多了。而对于我和我丈夫,你们也不必担心。我们还会继续学新技术,让科技给咱庄稼地带来更多新花样。、(央视新闻客户端)
来源:
原文链接:http://t.ynet.cn/h5/37265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