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鹏
随着低空经济的蓬勃发展,无人机在政务领域的应用场景迅速拓展,但“监管难、协同难、效率低”等问题也日益凸显。在湖州,一张看不见的“网”正悄然拓展城市治理的边界:在建筑工地,无人机可自动识别安全隐患,实现分钟级处置;在应急救援中,无人机化身“急先锋”率先抵达现场,回传第一手影像,为科学决策提供支撑。
这背后,是中国移动浙江公司与湖州市交通运输局联合打造的低空政务“一网统飞”平台在持续释放效能。该平台将5G-A、AI大模型、云计算等先进技术与城市治理需求深度融合,构建起“一网统飞、一飞多用”的集约化政务服务新模式,实现了政务无人机跨部门、多场景的协同调度与高效应用,为低空资源在公共安全、生态监测、应急响应等领域的规模化应用提供了“移动方案”。

“一网统飞”平台指挥大厅。浙江移动供图
“过去,不同部门的无人机‘各自为战’,空域使用时常‘撞车’,数据格式不一也难以共享,监管更是存在盲区。构建一个集约高效、标准统一、监管到位的低空政务管理体系,已成为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迫切需求。”湖州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目前,湖州“一网统飞”管理平台的建成,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一局面。平台建立统一的飞行中心、数据中心和工单中心,实现了对全市政务无人机资源的集中调度、数据的规范汇聚和任务的闭环管理,基本告别了“重复建设、管理分散、效率低下”的旧模式,迈向了“资源集约、数据互通、监管一体”的新阶段。
“‘一网统飞’平台并非简单的无人机调度系统,它的核心优势在于其强大的多模态融合感知与决策能力。它有效融合了5G-A网络的高带宽低时延通信、北斗高精度定位、计算机视觉识别等多种技术。通过移动自研的AI算法中枢,能够对无人机采集的多维时空数据进行智能比对、关联分析,形成实时、可信的低空目标行为画像。即使在复杂的城市低空环境中,平台也能实现对各类飞行目标的持续跟踪、身份匹配与异常行为判断。”湖州移动项目技术负责人孙波翔介绍道。

浙江移动技术专家日常维护并测试无人机。浙江移动供图
午后,某建筑工地上,施工员沈师傅未佩戴安全帽在危险区域休息。这一安全隐患被正在自动巡检的无人机瞬间捕捉,通过5G超低时延网络回传至平台,AI算法立即识别并生成预警。指挥中心大屏即刻弹出告警信息,值班人员一键下发处置指令,工地安全员迅速到场消除风险。“从发现到处置,全程不过几分钟。这在过去依靠人工巡查是无法想象的。”湖州市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管理中心负责人表示,“平台实现了从‘人防’到‘技防’再到‘智防’的跨越,让安全管理变得主动、精准、高效。”
“在公路巡检中,以往依赖无人机巡查+人工复核,一条快速路一天只能巡检2次。由于依赖回传后的影像复核,存在漏判和滞后,效果有限。”湖州市交通运输局公路与运输管理中心相关工作人员表示,“现在通过无人机+北斗+AI的自动化巡检,一天至少可以巡检4次。”如今,无人机在现场发现疑似问题后回传信息由AI识别,借由北斗提供精准定位,可对疑似问题进行实时跟踪及复核,实现了全天候、全覆盖、全自动,安全隐患排查速度和效果得到大幅提升。
目前“一网统飞”管理平台已成功接入湖州交通、城市治理、消防、应急等领域,覆盖水路、港口、公路、在建工程、城市治理、消防、应急等9大类应用场景,落地细分应用28项,实现了从“单点试用”到“体系化运营”的跨越。
据统计,该平台自运行以来,已累计执行巡检任务1260架次,飞行总时长228.53小时,覆盖里程6162公里,生成有效影像数据58740份,共发现并处置各类问题隐患348起,闭环处理工单105张。(余玮、陈珊)
来源:孙鹏
原文链接:http://zj.people.com.cn/n2/2025/1011/c186327-41377085.html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揽空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本文内容涉及版权问题,请权利人通过邮箱zgs@zgs.cc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