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初步建立低空医疗救援网络,公布儿科重症救治转运专线
10月13日,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增城院区成功举行低空医疗应急救援演练。

广州市卫生健康委称,广州已初步建立起低空医疗救援网络,涵盖1个航空医疗救援联合培训基地、1个航空医疗救援基地、26条医疗卫生无人机低空运输航线和17家医疗机构的19个直升机起降点。截至目前,广州已成功完成45例危急重症患者航空医疗应急转运,伤员应急救治效率提升70%,初步构建起辐射粤港澳大湾区的“1小时低空医疗救援圈”。
首次采用中大型无人机
远距离运输医疗物资
演练以粤东某地突发事件危重伤者转送救治为背景,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直玖航空、广州城投集团、顺丰速运协同联动,启动直升机跨地市伤者转运与无人机长距离急救器械运输,高效完成了伤者救治工作。整个演练衔接顺畅、处置高效,充分展现了低空经济与医疗应急融合发展的成果。

“今天的演练,是首次采用中大型无人机远距离运输医疗物资的一次成功试航。”广州市急救医疗指挥中心主任罗红彬表示,无人机更适合短距离物资转运,可有效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在广州这样的超大城市,地面转运可能需要1小时甚至更久,而无人机转运仅需20至30分钟,能快速投送医疗物资、血液样本等。”他说。
广州发展空中急救网络,服务范围辐射有多广?罗红彬说,直升机的常规服务半径约200公里,若中途加油,服务半径可达到三四百公里。

广州公布儿科重症救治转运专线
演练结束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正式公布儿科重症救治转运专线(18902268120)。该专线由专业团队24小时值守,接到求助后将根据实际情况快速启动“空地一体”救援方案,为危重患者开辟生命绿色通道。

普通人怎样使用“空中120”?罗红彬说,市民可直接拨打120咨询航空救援相关事宜。目前,120 急救中心、医疗机构(尤其是头部三甲医院)与航空公司已建立联动机制。“120会综合评估患者病情是否适合航空转运,同时要考虑飞机调度的实际情况,不能单纯以距离远近决定是否使用航空救援。”他说。
在罗红彬看来,制约航空医疗救援发展的主要有三大难点,分别是安全、空域限制以及费用。“目前航空救援的单次费用大致为1.5万—3万/航时,我们正计划通过政府投入、保险公司参与等方式,争取将费用控制在3万元以内。”
移动DSA手术车对外亮相
在医学界,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一种给血管拍照的技术,能让医生清楚地看到血管里面的情况。不过,传统DSA设备固定于医院导管室,部分急危重症患者可能因距离较远等问题,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移动DSA手术车辆的出现有效解决了治疗的时空限制。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移动DSA手术车核心应用场景包括重大活动医疗保障和应急公共卫生救援等,既可以为国际赛事、大型集会等提供全天候顶级医疗护航,又可在地震、洪灾等灾害或公共事件中,第一时间建立现场急救中心,为挽救生命赢得“黄金时间”。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主任周文浩表示,手术车不仅是高端装备,更是一种创新服务模式,有效促进医疗公平可及,降低患者转诊奔波与风险,对婴儿死亡率下降、出生缺陷及时干预等具有重要意义。
文字:南方+记者 黄锦辉
摄影:南方+见习记者 赵子杰
剪辑:南方+记者 龙达洋
通讯员 穗卫健宣 周密
【作者】 黄锦辉;赵子杰;龙达洋
广东健康头条
来源:
原文链接:https://static.nfnews.com/content/202510/13/c11812249.html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揽空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本文内容涉及版权问题,请权利人通过邮箱zgs@zgs.cc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