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长沙的城市上空,一场由科技引领的变革正在悄然发生。一种名为“星城天眸”的无人机低空智能监测网,如同城市上空的“智慧之眼”,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强大的功能,为城市治理带来了全新的解决方案。
“星城天眸”并非单一的无人机设备,而是一个由“1套低空监测网、1个智能监管平台、3类数据接入、N个应用场景赋能”构成的“1+1+3+N”综合监测体系。这一体系致力于打造一个覆盖全市域、支持全荷载、服务全社会的无人机低空智能监测网络,为城市治理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撑。
走进长沙勘测设计研究院,可以看到“星城天眸”的日常运作。随着一声指令,一架无人机从地铁一号线鹅羊山站附近的顶楼机巢腾空而起,开始了它的巡查任务。这样的场景,如今在长沙已屡见不鲜。无人机在空中灵活穿梭,捕捉着城市的每一处细微变化,将高清影像和各类监测数据实时同步回传至智能监管平台。
“星城天眸”的引入,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测绘和监测作业模式。长沙市勘测设计研究院的高级工程师王亚军介绍,过去测绘人员需要扛着全站仪四处奔波,才能收集到较精确的地形数据。而现在,借助“星城天眸”的空间定位和测绘数据基础,测绘人员可以随时操控多台无人机进行云端协同作业,数据采集既快速又准确。这不仅提升了作业效率,还大大提高了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
“星城天眸”的优势远不止于此。与普通民用无人机不同,其部署的无人机智能机巢已全部接入智能监测平台,24小时待命,随时可调动飞行。操作人员在电脑端轻点鼠标,即可完成航线规划、实时轨迹调整、飞行状态监控、多类数据采集等作业内容。这种全流程的智能化管理,让无人机飞行“看得见、控得住、用得好”。
当“星城天眸”的技术优势融入具体治理场景时,其带来的改变更加显著。在违建监测领域,“星城天眸”内置的AI算法能够实时扫描监测区域,自动识别疑似违建,准确率超过90%。通过“重点区域每周1次密集监测、城区全域动态覆盖巡查”的模式,有效解决了传统人工巡查“发现难、取证难、追溯难”的问题。
在长株潭绿心保护工作中,“星城天眸”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定期航拍获取影像数据,并与用地红线图进行精准比对,同时借助AI技术实时跟踪工程机械的移动轨迹。一旦发现设备越界施工,立即触发预警机制,自动生成包含具体位置的图斑报告与影像资料,为生态保护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星城天眸”的价值还在不断延伸。截至目前,它已为长沙的自然资源、城市管理、轨道交通等多个部门提供了监测和数据支撑,实现了“一机多飞、一飞多用”的目标。这不仅大幅降低了行政成本,还实现了资源的集约节约,让科技赋能低空经济惠及千行百业。
根据《长沙市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6年)》,到2026年,长沙的低空经济规模将达到500亿元,规模以上企业将达到50家。作为长沙低空经济的“硬件底座”,“星城天眸”不仅为城市治理提供了技术支撑,还推动了无人机应用、数据服务等关联产业的发展,助力长沙打造共赢的低空经济生态圈。
目前,长沙正加快“星城天眸”的建设步伐,预计2025年底可实现主城区全覆盖。届时,城区范围内任意位置可实现无人机10分钟抵达。未来,这一低空智能监测网还将逐步实现市域全覆盖,特定区域按需加密覆盖,为长沙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的“低空智慧”。
来源:长沙晚报
原文链接:https://www.itbear.com.cn/html/2025-10/985732.html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揽空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本文内容涉及版权问题,请权利人通过邮箱zgs@zgs.cc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