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泉州晚报

无人机一次可以运载上百斤茶青 (受访者供图)
本报讯 (融媒体记者张晓玲)眼下,正值秋茶采摘上市旺季。走进安溪县茶叶主产乡镇祥华乡,处处茶香四溢,茶农们正抢抓晴好天气,加紧采制秋茶。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祥华乡的高山茶园多了“空中使者”无人机,不仅为茶青运输增添科技范,更为秋茶上市提质增速。
昨日上午,在祥华乡旧寨村的一处高山茶园,数十名茶农穿梭在一垄垄茶树间,熟练地采摘最鲜嫩的“一芽三叶”。不一会儿,茶青便装满了一个个布袋。与此同时,两名无人机操作员紧密配合,精准地将无人机降落在茶青袋旁,迅速完成挂载。伴随着一阵阵低沉的嗡鸣,满载茶青的无人机腾空而起,沿着预设航线向山脚飞去。
操作员郭安南介绍,该无人机单次可运载120至140斤茶青,运输直线距离在1公里范围内,从起飞到降落仅需1分钟,运输效率显著提升。自10月2日投入运行以来,这架无人机已持续服务十余天,日均运输量达3000至4000斤。它不仅实现了当天鲜叶快速运完,解决了以往的运输及保鲜难题,还让采茶量和加工量得以灵活调整提升。
“往年靠人工运茶青,山路难走不说,鲜叶还容易捂坏。现在有了无人机,又快又保鲜!”一家茶企负责人陈首忠告诉记者,引入无人机是出于对运输安全和茶叶品质的双重考量。祥华乡茶园多位于陡峭山坡,通往茶园的多是仅容一人通行的狭窄土路。以往茶农采摘后,需徒步肩扛茶青下山,一趟耗时近半小时,效率低且存在安全隐患。在了解无人机运输技术后,陈首忠主动引入设备。如今,无人机替代“徒步背运”这一传统环节,其快速直线的运输方式,不仅提高了茶青运输效率,还避免了山地颠簸,减少了人体温度对茶青的影响,极大程度保留了茶叶的新鲜度。
据悉,在祥华乡,尝试无人机运青的茶企已不止一家。这些“空中帮手”正以科技赋能传统茶产业,不仅让茶青运输更高效、更安全,也为高山茶区破解运输难题提供了新路径,为秋茶产销注入全新活力。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揽空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本文内容涉及版权问题,请权利人通过邮箱zgs@zgs.cc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