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新华每日电讯
从空客欧洲外首条总装线落地,到50余个重点配套项目串珠成链;从实现航空制造“从0到1”的突破,到依托产业优势发力低空经济新赛道……渤海湾畔的北方最大保税区天津港保税区,依托海空两港区位优势和大项目牵引,走出了一条航空产业发展新路——这里已汇聚超400个航空产业链项目,正蓄力打造成为我国航空产业新高地。
上个月,位于天津港保税区的空客天津A320系列飞机第二条总装线项目迎来重大节点:单体面积达4.4万平方米的209总装厂房竣工交付。这标志着空客二线项目达成重要阶段性目标,为项目今年整体竣工奠定了基础。
繁忙的工地,是天津港保税区航空产业腾飞的缩影。2008年正式投产的空客A320天津总装线,是空客在欧洲以外的首条总装线,当前已同时具备空客单通道、双通道飞机的生产能力。截至目前,空客天津已累计交付超800架飞机,预计今年将交付A320飞机75架。
在天津港保税区管委会航空产业发展局副局长陈鸣看来,空客总装线项目不仅是天津港保税区乃至天津的产业名片,也推动了天津港保税区航空产业发展实现“从0到1”的突破。
今年7月,空客与中航西飞旗下西飞国际航空制造(天津)有限公司正式合作启动A321机身系统装配工作。空客全球执行副总裁、空客中国首席执行官徐岗介绍,全新启动的A321机身系统装配项目,拓展了双方在空客单通道飞机制造领域的合作范围。
15年前,西飞国际航空制造(天津)有限公司落户天津港保税区,逐步实现了空客天津总装A320系列飞机机翼的中国制造和机身装备系统的本地交付;2012年和2022年,空客短舱发动机核心供应商美国柯林斯宇航和法国赛峰相继落户,实现了空客天津总装A320系列飞机短舱的100%在津配套;PPG、古德里奇、航空工业津电、安达维尔等一批项目逐渐充实产业配套……
一个个项目,标记着天津港保税区打造我国航空产业新高地的脚步。当前,依托空客和天津合作,已有50余个航空重点项目落户天津港保税区,初步形成大飞机产业配套集群。
除民航客机外,作为天津国际直升机博览会举办地,直升机也是天津港保税区航空产业的重要组成。以天津港保税区与航空工业的合作为例,二者不仅共同推动了空客项目顺利实施,也助力天津港保税区在直升机研发和制造中取得新进展。
2023年,由航空工业研制的四吨级先进双发多用途直升机“吉祥鸟”AC332在天津港保税区腾空而起,圆满完成全状态首次飞行。这架完成首飞的AC332直升机在位于天津港保税区的航空工业天直完成总装,实现“津产”。
当前,天津港保税区正与航空工业哈飞共建航空工业民用直升机产业基地项目和哈飞民用直升机研发中心项目。该研发中心是航空工业在津的第二个民用直升机研发中心,对强化天津民机研发能力、进一步打造民用直升机产业化基地具有重要意义。
走进距离天津滨海国际机场仅一墙之隔的天津海特飞机工程有限公司,各色涂装的飞机令人目不暇接。三期机库共9个机位全满,机库门口还有不少飞机正在排队等待入场。
“这是即将交付的一架客改货空客A320。”公司商务部经理亓晓强介绍。天津海特目前手持超10多架次空客A320、A321客改货订单,产线排期已至3年以后。
作为一家已落户天津港保税区10余年的企业,天津海特已成长为我国最大的民营第三方飞机大修及改装基地。
2019年,凭借天津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优势,海特完成了全国首单飞机保税维修业务。“天津港保税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通关便利化措施、跨境资金流动便利以及国内首创的保税维修政策等举措,显著降低了我们的运营成本,提升了国际竞争力。”亓晓强说。
目前,天津港保税区已形成了颇具特色的飞机维修产业集群,自贸政策功能更让打造“航空港湾”的愿景愈发清晰。区内的一批优质企业聚集让产业名片熠熠生辉:庞巴迪公务机维修中心是加拿大庞巴迪公司在国内唯一的直营维修基地,古德里奇航空结构公司是国内最大的飞机发动机短舱、反推进器维修企业,此外还有中航锦江、航大雄英等一批颇具潜力的直升机维修企业。
除了在飞机制造领域打造竞争力,依托机场区位和航空产业配套项目集聚优势,天津港保税区航空全产业链搭建日益完善,产业生态愈发健全。陈鸣介绍,目前,天津港保税区已形成航空制造、航空维修、航空服务、航空物流四大产业集群,从业人数超过1.5万人。
在天津港保税区的航空产业版图中,一批坐拥行业第一、全国首个技术的高技术产业也正冉冉升起。
走进安胜(天津)飞行模拟系统有限公司模拟机大厅,一架架飞机模拟驾驶舱整齐排列。进入一架1:1复制真实飞机的驾驶舱,随着机器启动,记者犹如置身机场跑道之中,伴随飞机起降、颠簸等过程中的失重感,体验“开飞机”。
安胜公司是我国第一家能够同时为波音和空客主流窄体机型设计、认证和交付D级全动飞机模拟机的本土培训设备制造商。扎根保税区11年来,安胜公司已经累计交付7架模拟机,服务35家航空公司,培训飞行员超过3500名。
“保税区聚集了多家产业上下游企业,我们业务开展很便利,保税的政策优势也帮助我们节省了不少成本。”公司副总经理曹栋说。
深厚的产业底蕴和健康的产业生态正助推天津港保税区航空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十四五”期间,天津港保税区共完成航空产业注册项目420余个,其中重点航空项目注册63家。
不久前,由飞马机器人自主研发的全新一代中型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V1,成功攀升至海拔6000米的雪域之巅,完成了阶梯式高海拔飞行测试任务。“未来,无人机有望在高海拔遥感测绘、应急通信中继、高原物资投送等关键领域发挥实战能力。”天津飞马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姚娜说。
扎根天津港保税区10年来,飞马机器人瞄准低空测绘赛道,已经形成了自主可控的无人机全栈技术优势,生产无人机数量近9000架,服务全球60余个国家和地区,累计飞行里程达到了510万公里。
去年被业界称为低空经济元年,各类政策密集出台。拥有完善的航空运输网络和航空产业集群的天津港保税区,具备良好的低空经济发展基础。去年8月,《天津港保税区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正式发布,提出努力将保税区打造成为全国一流低空产业聚集区和低空经济发展先行区的目标。
一系列惠企政策出台同时,天津港保税区还积极争取国家和天津市在空域管理改革等方面的支持,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借助政策东风,飞马机器人发展驶入快车道。“无人机行业仍属于新兴行业,作为创业企业,我们会继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推出新的产品。”姚娜说。
同样加码低空经济的还有安胜公司。随着低空经济的发展,各类eVOTL(电动垂直起降器)犹如雨后春笋,但相关驾驶员紧缺成为eVOTL“飞好”的一道门槛。凭借在大飞机模拟机领域形成的优势,安胜公司在2021年开始切入低空经济赛道,研制eVTOL仿真相关产品。
“公司目前专注于eVTOL主机厂适航符合性验证和未来培训解决方案,已和多家主机厂达成了合作。”曹栋说。
去年7月,临港控股获批天津港保税区临港区域165.3平方公里低空空域使用权,获批空域包含化工园区巡检、海岸线巡检及救援、环境监测等多种无人机飞行应用场景,低空空域飞行高度已提高至300米。这标志着临港区域低空产业发展基础实现全新升级,天津港保税区低空产业布局实现新突破。
无人机在海岸线开展巡检作业、海上平台物资配送、海洋载人特色文旅……截至目前,临港控股已经探索了多个海洋特色“低空+”应用场景。
不仅如此,临港控股还提升改造天津港保税区飞行服务中心,自投入运行以来,已接待10余家无人机企业到场试飞测试,目前已完成约2400架次试飞测试任务;新建3600平方米eVTOL起降场,引入eVTOL测试取证服务。
聚焦直升机、无人机、新型航空器等细分领域,天津港保税区已初步形成涵盖总装、部附件生产、运营、维修、贸易、会展、服务等领域的低空经济全产业链。“未来,保税区还将不断完善低空经济产业链,在空域管理、适航申请、应用场景等多个领域,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推动低空产业高飞。”陈鸣说。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揽空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本文内容涉及版权问题,请权利人通过邮箱zgs@zgs.cc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