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智能汽车、智能机器人与低空经济三大领域的技术边界逐渐模糊,一场以“聚合智能”为核心的产业变革正在悄然展开。记者观察到,近期多家汽车产业链企业通过技术迁移、业务延伸等方式,加速布局智能机器人与低空飞行赛道,推动产业链从单一领域向跨领域融合发展。
这种融合趋势的背后,是三大产业在技术、供应链和应用场景上的高度协同性。车百会理事长张永伟指出,智能汽车、智能机器人和低空飞行器本质上都是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终端产品,其产业链重合度超过60%。例如,在感知系统、计算平台、动力电池、通信模块等核心环节,三大产业存在大量可复用的技术和零部件。这种技术同源性和供应链通用性,为跨领域发展提供了天然条件。
以长江产业投资集团为例,该集团通过并购汽车热管理系统龙头企业奥特佳和轻量化底盘企业航特装备,实现了从传统汽车领域向机器人和低空产业的延伸。集团财务总监陈华军透露,航特装备不仅将业务从航天装备拓展至汽车底盘,还将航天领域的制动技术应用于汽车制造。同时,依托航特装备的技术积累,集团成立了专注低空飞行器的科技公司,目前已开展无人机巡检和低空文旅等业务,探索“低空装备+智能应用”的创新模式。
这种跨界整合并非个例。电动汽车巨头特斯拉近期宣布,计划在2025年底推出第三代人形机器人,并于2026年实现量产。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预计,到2030年人形机器人年产量将达100万台,并声称未来特斯拉约80%的价值将来自Optimus机器人。这一举措折射出汽车产业链企业向智能机器人领域拓展的普遍趋势。
技术融合带来的产业变革正在重塑人才结构。地平线副总裁吕鹏观察到,近两年机器人行业的人才背景发生显著变化:早期从业者多来自机械和电机领域,而近期涌现的创业公司创始团队则普遍具备智能驾驶行业经验。这种人才流动进一步印证了三大产业的技术同源性。
在供应链层面,汽车产业企业的跨界布局尤为活跃。激光雷达供应商速腾聚创已推出人形机器人解决方案,汽车操作系统企业普华基础软件则开发了符合DO178-BA标准的操作系统。这些转型举措反映了汽车产业链企业在市场内卷压力下,通过技术复用寻求第二增长曲线的战略选择。
张永伟分析认为,采用聚合思维布局新兴产业,能够突破传统产业边界,通过产业链共用实现规模化应用和成本优化。他强调,智能汽车、智能机器人和低空经济三大领域的深度耦合,为产业创新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随着技术融合的加速,这种跨领域发展模式或将重塑未来智能产业的竞争格局。
来源:国际在线
原文链接:https://www.itbear.com.cn/html/2025-10/988461.html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揽空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本文内容涉及版权问题,请权利人通过邮箱zgs@zgs.cc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