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新进展、新突破、新标准 这些科技“硬核”技术彰显中国力量

soft997国内资讯2025年10月16日 18:57:3770
央视网消息:固态电池作为下一代锂电池的核心技术方向,在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等领域具备广阔的应用前景。针对这一前沿技术,我国科学家取得了一批新进展。近日,我国科学家成功攻克了全固态金属锂电池的“卡脖子”难关,让固态电池性能实现跨越式升级:以前100公斤电池顶多支持500公里续航,如今有望突破1000公里天花板。这是怎么做到的呢?要理解这一突破,得搞懂固态电池为什么还没有广泛走向市场。电池充放电全靠锂...

央视网消息:固态电池作为下一代锂电池的核心技术方向,在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等领域具备广阔的应用前景。针对这一前沿技术,我国科学家取得了一批新进展。

近日,我国科学家成功攻克了全固态金属锂电池的“卡脖子”难关,让固态电池性能实现跨越式升级:以前100公斤电池顶多支持500公里续航,如今有望突破1000公里天花板。这是怎么做到的呢?要理解这一突破,得搞懂固态电池为什么还没有广泛走向市场。

新进展新突破相关图片(1)

电池充放电全靠锂离子在正负极间“往返跑”。可以说,锂离子就是电池中的“外卖小哥”,负责把电子从电池正极送到负极,固态电解质就是它们“送外卖”的“高速公路”。常用的硫化物固体电解质,硬度高、脆如陶瓷;而金属锂电极却软得像橡皮泥一样。这两种材料贴合时,就像把橡皮泥粘在陶瓷板上,界面处坑坑洼洼,这样难走的路影响电池充放电效率。

如今,我国多个科研团队纷纷出手,三大关键技术突破让“陶瓷板”和“橡皮泥”实现严丝合缝,有望解决固固界面的接触难题,彻底打通固态电池的续航瓶颈。

新进展新突破相关图片(2)

第一是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联合多家科研团队开发的“特殊胶水”——碘离子。在电池工作时,碘离子像“交通警察”一样,顺着电场跑到电极和电解质的接口处。主动吸引通行的锂离子过来,像流沙一样,哪里有小缝隙、小孔洞,就自动流过去填满。通过一番缝缝补补,电极和电解质就能自己贴得严严实实,从而突破了全固态电池走向实用的最大瓶颈。

第二就是中国科学院金属所的“柔性变身术”。科学家用聚合材料给电解质打造了一副“骨架”,让电池像升级版保鲜膜一样抗拉耐拽。弯折2万次、拧成麻花状都完好无损,完全不怕日常变形。同时,在柔性骨架中加入一些“化学的小零件”,它们有的能让锂离子跑得更快,有的能额外“抓”住更多锂离子,直接让电池储电能力提升86%。

第三就是清华大学的“氟力加固”。科研团队用含氟聚醚材料改造电解质,氟的“耐高压本事”极强,电极表面的“氟化物保护壳”,能够防止高电压“击穿”电解质。这项技术在满电状态下经过针刺测试、120℃高温箱测试都不会爆炸,可以确保安全和续航“双在线”。

未来已来,固态电池的硬核技术突破,正在把新能源出行的“未来”变成“现实”。

全球吊装吨位最大全直流风电安装船交付

10月15日,全球首座吊装能力突破三千吨级的全直流供电风电安装船——“北欧之风”号在山东烟台交付,填补了全球超大型全直流风电安装船的技术空白。

新进展新突破相关图片(3)

“北欧之风”号全长146米,最大排水量5.6万吨,配备3200吨主吊机和2级动力定位系统,能在欧洲北海8级风浪、零下15℃低温的恶劣海况下稳定作业,同时兼容当前主流15兆瓦和20兆瓦风机的运输与安装。与传统风电安装船相比,通过采用全直流供电模式,减轻了空船重量,提升船舶负载能力的同时,更能从能源利用源头实现减碳。

新进展新突破相关图片(4)

根据测算,该船安装风电设备所需的碳排放量,仅为传统交流供电船舶的30%,单兆瓦碳排放可减少70%以上。眼下,全球海上风电正加速向深远海、大容量方向发展,对风电安装船的“大吨位+低排放”要求日益严格。“北欧之风”号的成功交付标志着我国在超大型风电安装装备领域掌握了全直流供电、超大型主吊集成等核心技术,为我国海工装备参与国际竞争增添关键筹码。

“十四五”我国牵头制定国际标准超千项

“十四五”以来,我国积极参与并牵头制定了一系列国际标准。在新能源、光伏、家电等重点领域不断取得突破,为全球经济和技术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新进展新突破相关图片(5)

在福建一家新能源科技企业,记者看到,一批动力电池电芯产品正加紧生产,即将出口美国。这批产品所采用的标准,正是由我国牵头研制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国际标准。

新进展新突破相关图片(6)

过去由于缺乏统一标准,不同客户只能依据自身经验定义安全需求,造成“无序的个性化”局面。而如今,中国牵头制定的新标准建立了公认的安全框架和统一的“技术语言”,让行业在同一架构下实现协同研发。标准化不仅降低了沟通成本,还加快了研发进程,提升了全行业的安全和效率水平。

新进展新突破相关图片(7)

数据显示,“十四五”以来,我国牵头制定国际标准1079项,是“十三五”时期的近两倍。目前,我国牵头制定的国际标准累计达到2032项。

编辑:刘洁 责任编辑:刘亮


来源:
原文链接:http://t.ynet.cn/h5/37362180.html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揽空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本文内容涉及版权问题,请权利人通过邮箱zgs@zgs.cc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

本文链接:https://www.lankong.cc/news/china/9384.html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