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谭刚毅:让“千湖之省”变“千机场之省”,低空经济有望重塑武汉“天空枢纽”优势

soft997国内资讯2025年10月20日 10:56:0660
“目前,全国多个城市竞相布局低空经济,湖北与武汉若能充分发挥禀赋优势,将“千湖之省”转型为“千机场之省”,将可重塑武汉“空中枢纽”的区位优势。” 15日,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院长谭刚毅在武汉市社科院大江论坛第43期讲座上,以《面向未来的低空人居环境建设与城市能级提升探索》为主题,指出低空经济是潜力巨大的长期赛道,一旦大规模商用和普及,将重塑未来出行格局,创造全新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形...

“目前,全国多个城市竞相布局低空经济,湖北与武汉若能充分发挥禀赋优势,将“千湖之省”转型为“千机场之省”,将可重塑武汉“空中枢纽”的区位优势。”

15日,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院长谭刚毅在武汉市社科院大江论坛第43期讲座上,以《面向未来的低空人居环境建设与城市能级提升探索》为主题,指出低空经济是潜力巨大的长期赛道,一旦大规模商用和普及,将重塑未来出行格局,创造全新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形态,带来“立体交通”和多维人居环境。

谭刚毅让“千湖之省”变“千机场之省”相关图片(1)

发展低空经济,首先要打破“规模不足”瓶颈

“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同等服务效能下,低空模式的成本往往更低。只要解决安全、效率、规模三大问题,低空经济不止于‘飞起来’,更是重塑文明与城市的新质生产力”。谭刚毅称。

据行业预测,未来低空经济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万亿元,部分机构甚至预测将达5万亿元以上。低空经济前景广阔,但当前发展仍面临“叫好不叫座”的现实困境。

谭刚毅用一组数据直观展现差距:2023年全年中国民航运输架次约100万架次,而小型飞行航空器年飞行量仅2000多架次,量级相差50倍。“规模不足直接导致商业闭环难以形成,现在多数项目靠政府补贴、情怀投入或资本输血,盈利模式难以持续。”

他进一步分析,低空经济要实现“从试点到产业”的跨越,需突破三大核心痛点:首先是空域放开不够,基础设施滞后,空域规划尚未形成“立体网络”,以及安全高效的空中管控系统;其次,应用场景单一,大众化、高频次场景,如日常配送、未来的城市通勤等尚未普及,多数应用集中在“非盈利优先”的急救、巡检领域,规模效应难以释放;另外,标准与法规也面临空白,“飞行汽车在地面归交管管,起飞后归民航管,起飞瞬间出问题谁负责?”这类跨界监管难题,以及空域产权、噪音管控等伦理问题,仍需突破制度瓶颈。

“低空经济绝不是简单的‘飞行工具+运输’,它是能重塑人居环境、改变城市形态,使人类从“地面主导”迈向“空地一体”,甚至可能推动‘空权文明’到来。当前美国在通用航空领域仍领先,但在低空领域也也是局部全球领先,未来有望在低空领域引领全球发展。”谭刚毅称。

长江、东湖,可成为武汉最优的“低空跑道”  

在全国低空经济布局中,湖北与武汉凭借独特的区位、产业、资源优势,蕴含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他分析,从区位上看,飞行载具核心运行半径多为几十至两三百公里,武汉“九省通衢”的中部枢纽地位恰好契合这一需求:既联动华中,辐射全国,又能在飞行器维修保养、区域物流配送等领域,可形成“集聚-辐射”效应,弥补过去“中部内陆”的区位劣势;

从产业上看,武汉拥有完整的汽车制造产业链与智能网联汽车试点经验,而低空飞行器与汽车在动力系统、智能控制等领域技术互通,可关联复用产业资源;

从科研上看,武汉高校与科研院所密集,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等在航空航天、智能导航、

建筑规划、遥测遥感等领域的科研实力,为低空经济提供了技术与人才支撑。华科大超常规布局低空经济,在全国率先成立以未来低空智慧城市环境系统架构的低空经济研究院,短期内已完成微专业、交叉学科学位点授予等相关筹备工作,集中15个学院开展跨学科研究和人才培养。

从资源上看,湖北、武汉湖泊众多,星罗棋布,被誉为“千湖之省”。其特质恰好是低空航道的优选和低空经济的“天然试验场”。“过去湖面因水运需求低被闲置,现在却是低空飞行的黄金空间——无地面建筑遮挡,空域干扰少,可用于飞行器起降测试、低空文旅、湖面物流等场景。”

谭刚毅举例,武汉长江、汉水沿线,东湖及周边湖泊,未均可变成最优的“低空起降战场和跑道”,甚至每个湖泊都可配套建设低空起降点与服务设施,实现“千湖之省”向“千机场之省”转型。此外,湖北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多样,雨雪、冻雨、山地、峡谷气流等时有发生,也可为低空飞行器安全性能研发提供“全方位测试环境”,成为区别于其他地区的独特优势。

从政策上看,武汉已明确规划:2027年“用起来”,2030年“强起来”,建成完善的低空经济运行体系,重点发展整机制造、智能调度、场景应用等核心环节;同时,武汉城市圈协同发展战略推进,可避免“单兵作战”,为低空经济构建“市域联动、区域协同”的发展格局。

军山,可打造武汉低空经济综合“示范区”

“军山处于城区-城郊-乡村过渡区,现阶段人少场景多元安全;周边又有智能网联汽车基地协同,是武汉低空经济发展最佳的‘综合试验区’。”谭刚毅和武汉市社科院专家现场讨论一致认为。他透露,其已和华中科技大学的刘小虎教授联署向政府提交了详细提案。

谭刚毅指出,对于武汉的发展路径,可采用‘先隔离后融通’的策略,先在小范围区域进行技术验证和模式探索,再逐步扩大应用范围,最终实现区域融通。

从场景适配性来看,军山兼具城市居住、商业、教育、产业板块与村镇、郊野空间——人流物流干扰少,安全系数高,可全方位测试低空物流、医疗救援、城市巡检、低空文旅等多元场景。

从产业协同性来看,军山的产业布局与低空经济高度契合:周边有物联网、智能网联汽车基地,可与低空飞行器研发形成技术互补;汉南机场虽目前利用效率不足,但经改造后可成为低空飞行器起降、综合测试飞行者大会等飞行运动的核心枢纽。

谭刚毅介绍,华中科技大学军山校区已落成使用,且与东风汽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形成“华科大-东风”的科研就地转化、专业型人才培养的模式,与经开区政府、属地低空产业园区以及引入头部企业,形成“高校研发+企业转化+基础设施支撑”的产业生态闭环,也为低空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提供了重要支撑。

他建议,可将军山片区与武汉经开区、仙桃等周边区域统筹规划,打造“低空经济产业集群”,承接武汉中心城区产业链溢出,同时为周边城市提供低空服务支撑,形成“以点带面”的发展格局。

低空经济是新一轮空间革命的核心载体 

“每一次科技产业变革都是多维度的综合革命,‘空间革命’是其中最具革命性的标志。而低空经济正是当前新一轮‘空间革命’的核心载体。”武汉市社科院党组书记、院长樊志宏称。

他指出,从农耕时代的二维地面空间,到工业时代的三维建筑空间,再到信息时代实体与虚拟融合的多维空间,人类对空间的利用方式始终推动着文明进阶。若无法催生新的空间生产方式,便不能称之为全体系的科技产业变革。

“目前,无人驾驶虽在智能网联技术加持下实现突破,但仍是在工业革命时期形成的地面快速交通基础上的递进式发展,并未脱离传统空间范畴;而低空经济则是全新的空间领域,是本轮科技产业变革中空间革命最具颠覆性、代表性的体现。”樊志宏认为。

低空经济核心挑战在于实现“人-机-物高效协同”,构建高度复合、复杂的有机体系,而这种新协同形态,正是信息时代未来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价值创造的关键载体。

在全球科技竞争的“无人区”中,新空间的制高点争夺成为关键。他呼吁,低空经济的发展需要政府、企业、高校、智库的协同发力,政府负责构建基础设施与制度体系,企业聚焦技术研发与场景落地,高校提供人才与科研支撑。从而在新一轮科技产业变革的空间拓展中,各自找到自身发展新机遇,合力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九派新闻记者刘光菊 秦朗


来源:
原文链接:http://feed.huiwen.co/rssv2/microsoft_article_test_d0d696fdab434e99ac3638b7891934dc/item/IL2DKU5UI5OOV77.html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揽空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本文内容涉及版权问题,请权利人通过邮箱zgs@zgs.cc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

本文链接:https://www.lankong.cc/news/china/9520.html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