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闽南日报
告别肩挑背扛,琯溪蜜柚“坐”上无人机
电力部门提醒:高压线周边200米是禁区

金秋时节,漳州平和县的高山之间,漫山遍野尽染金黄——沉甸甸的琯溪蜜柚挂满枝头,丰收画卷扑面而来。然而,与往年一样,“蜜柚如何顺利下山”这一老问题,依然让果农在丰收的喜悦中夹杂着几许焦虑。今年,无人机的加入为打通“运输梗阻”带来新希望。但随着无人机密集投入作业,高压线路周边潜藏的“空中安全隐患”也逐渐显露,多起挂线事故引发关注,给蜜柚丰收季蒙上了一层隐忧。
高山运柚“老大难”:
人工成本高,招工更困难
作为琯溪蜜柚的核心产区,平和县山地面积占比大,多数柚子园分布在海拔数百米的山坡上,崎岖山路成为蜜柚外运的“第一道难关”。在传统运输方式下,果农只能依靠人工肩挑背扛,将蜜柚从果园转运至山下收购点。
“山路陡峭,一个工人一天最多挑两三百斤,工价却年年攀升——几年前每天150元,如今已涨到300元以上。”果农李某向记者算了一笔账,他种植的50亩柚子园,仅运输环节成本就占总投入的近三成。今年蜜柚普遍高产,运输需求较往年激增,部分偏远果园更因“招工难”陷入困境。已采摘的蜜柚堆积山上,果农只能眼睁睁看着错失最佳上市时机。
无人机“救场”:
效率大提升,成本降一半
转机出现在今年9月。在平和县农业部门引导下,多家农业科技公司将多旋翼无人机引入蜜柚运输环节,一场“空中运输革命”在山区柚子园悄然展开。
在文峰镇一处柚子园,记者现场目睹无人机作业全程:一架载重100公斤的无人机在操作员遥控下,稳稳悬停于装满蜜柚的竹筐上方,机械臂精准抓取后,沿预设航线平稳飞向山下临时分拣点,全程仅耗时5分钟。某农业科技公司负责人介绍:“无人机不受山路限制,一天可往返近300趟,总运输量达6万斤,相当于10名工人全天工作量,但运营成本仅为人工运输的一半。”
“以前工人挑着重担走山路,摔倒是常事,我们看着揪心。如今坐在家里就能通过监控看着柚子‘飞’下山,省心又安全。”果农李某的笑容中满含对科技的认可——无人机不仅帮他降低了成本,更让蜜柚更快进入市场,有效缓解了滞销风险。
“空中雷区”隐患浮现:
无人机挂线事故频发,飞手面临追责
然而,便利背后,安全隐患正悄然浮现。近期,平和、华安等地蜜柚相继成熟,果农纷纷启用无人机进行吊装转运,来自全国各地的飞手也涌入漳州承接业务。但高压线路周边的强磁场,成了隐形的“陷阱”——极易导致无人机失控,进而触碰高压线或电力设备。
“一旦无人机挂线引发线路跳闸,可能直接造成人员伤亡、诱发山火,单次经济损失超百万元。”漳州供电公司输电中心工作人员透露,近期已发生多起因操作不当引发的无人机挂线事故,部分飞手因机身坠毁蒙受财产损失;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涉事飞手将被追究责任,情节严重者将面临立案处罚。
对此,电力部门明确提醒:高压线附近属无人机“绝对禁区”,飞手严禁在线路周边200米内开展吊装作业;作业前必须摸清区域电力线路分布,科学规划安全航线,严防操作不当引发事故。
从人工挑担的“丰收之愁”,到无人机运输的“效率之跃”,科技正为高山农业持续赋能。然而,如何在享受科技红利的同时筑牢安全底线,让“丰收果”真正转化为“安心果”,仍是果农、飞手与相关部门亟须共同破解的现实课题。
☉漳州融媒记者 王琳雅 李润
通讯员 赖伟华 文/供图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揽空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本文内容涉及版权问题,请权利人通过邮箱zgs@zgs.cc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