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梅州日报
平远农户抢抓晴好天气采摘油茶果
无人机“助阵” 油茶采摘忙
![]() |
润源油茶基地引入无人机协助运输。(叶嘉瑶 摄) |
●本报记者 叶嘉瑶 霜降时节,油茶飘香,平远县成片的油茶林迎来了采收季。连日来,农户们穿梭于油茶林间,抢抓晴好天气采摘油茶果,山野间处处洋溢着丰收的欢愉。 走进中行镇的润源油茶基地,只见山上油茶树郁郁葱葱,枝头缀满圆润饱满的油茶果。村民们手法娴熟地采摘果实,确保“颗粒归仓”。在他们上空,无人机正忙碌地将一袋袋油茶果运往集中点。 “我们从2005年开始种植油茶,目前基地面积达3000亩,年产油茶果35万斤至40万斤,所产茶油主要销往大湾区市场。”基地管护人员张文生告诉记者,油茶果的采收期一般在“寒露”至“霜降”之间。采收结束后,油茶树便会开花、坐果,再经过一年的生长,至次年秋季成熟。“现在正值采摘高峰期,每天约有50人参与采摘,预计18天左右可全部采摘完。”张文生说。 为提升效率、降低人工成本,今年该基地首次引入无人机协助运输。“油茶多种在山坡上,以往全靠人力搬运,非常费力。如今村民只需将采摘好的油茶果打包,由无人机统一运输出山,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张文生说。 尽管头顶烈日,但来自大柘镇的采摘工刘三妹依然干劲十足,她告诉记者:“在这里每天能赚200元左右,收入挺不错。”张文生补充道,采摘工人的工资按采摘量结算,在无人机辅助下,不少人日收入超过200元。 油茶果采摘后,还需经过晾晒、脱壳、再晾晒、榨油等多道工序。“我们生产的茶油部分用于制药并出口。如今使用脱壳机、烘干机等设备,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也减小了天气对加工环节的影响。”张文生说。 近年来,平远县积极推动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通过新品种选育、低产林改造等方式,不断提升油茶产量和品质。 |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揽空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本文内容涉及版权问题,请权利人通过邮箱zgs@zgs.cc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