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未来产业的发展,新的应用场景也在持续拓展,新赛道上“跑”出了不少新职业。00后的小令就是这样一位城市空域的“绘图师”,他的工作是在楼宇之间为无人机画出一条条安全高效的“天路”。令腾飞,今年24岁,是一名外卖无人机测试飞手。当公司准备在一个新区域开通无人机送餐服务时,他的工作就开始了。实地勘察,确定起降点、规划航线,并排查净空条件、信号干扰等所有细节。这次他要在市区测试一条新的夜间航线。夜间航线...
随着未来产业的发展,新的应用场景也在持续拓展,新赛道上“跑”出了不少新职业。00后的小令就是这样一位城市空域的“绘图师”,他的工作是在楼宇之间为无人机画出一条条安全高效的“天路”。
令腾飞,今年24岁,是一名外卖无人机测试飞手。当公司准备在一个新区域开通无人机送餐服务时,他的工作就开始了。实地勘察,确定起降点、规划航线,并排查净空条件、信号干扰等所有细节。这次他要在市区测试一条新的夜间航线。
夜间航线规划和白天截然不同,除了要确保基本飞行安全,还需特别关注光线与噪声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夜晚无人机依赖视觉传感器定位,令腾飞得评估照明是否充足,楼宇树木在暗光下是否会形成干扰,会不会有地面突发强光,高楼间的信号稳不稳,这些细节光靠地图和模型是不够的,必须到现场看和调整。
无人机测试飞手 令腾飞:白天测试比较方便,七八个点,只需要站在这一个人就可以全部搞定。晚上的话得来两三个,几个点位去转一转,看看有没有什么影响之类的。
令腾飞常开玩笑说,他像无人机的“眼睛”和“耳朵”,替它们把真实世界的昼夜情况、环境变化都“听”明白、“看”清楚。也因此,他的“办公室”从不固定——清晨可能在马路旁收录建筑情况,中午在小区楼顶监测风速,晚上又在商业区测信号。只有把这些复杂环境因素都收录进来,才能规划出高效的飞行路径。

(总台央视记者 朱江 张丛婧)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来源:
原文链接:http://t.ynet.cn/h5/37383161.html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揽空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本文内容涉及版权问题,请权利人通过邮箱zgs@zgs.cc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