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三亚日报
![]() |
![]() |
| 农机培训人员在指导学员操作无人机防治病虫害。 |
本报记者 张慧膑 文/图
在吉阳区罗蓬村的一处槟榔园里,农业生产方式变革正悄然上演:一架植保无人机仅用数分钟,就高效完成一亩多槟榔树的药剂喷洒,让种植户陈先生既新奇又振奋。
此前,槟榔树枝高叶茂,人工喷洒农药需长时间仰头作业,不仅针对十几米高的树木操作不便,农药飘洒还严重威胁人体健康。如今,植保无人机凭借作业高效、节水省药、喷洒精准、安全性高的优势,成了农业生产新利器。其速度快、雾化匀、成本低的特点,突破传统农业时空限制,推动农业向高效精准转型,而低空经济也正为农业注入新动力,成为传统农业迈向现代化的重要推手。
●低空经济崛起:三亚构建立体产业格局
随着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深入推进,三亚低空经济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目前,三亚低空经济已形成包含通航旅游、物流配送、应急救援等多领域的立体化产业结构,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根据《海南省低空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到2026年,海南省低空经济总产值预计将突破300亿元大关。作为核心城市和国家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城市,三亚的低空经济产业规模有望突破100亿元,成为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低空经济的蓬勃发展,不仅为三亚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更推动了农业的现代化转型。
近年来,三亚依托地方资源优势,积极建设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体系,农业机械化与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成为提升农业质量的重要途径。
随着低空经济的持续升温,具备资质的“飞手”逐渐成为紧缺人才。三亚作为低空旅游和无人机应用的重要试点城市,正加快布局低空经济产业链,对持证无人机操控员的需求尤为迫切。
为了满足这一需求,三亚市农技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需要培育更多的‘飞手’,让农民拥抱科技,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
为此,一场场植保无人机培训相继在三亚举办。
两个多月前,三亚市人社局结合产业需求,联合极目(海南)智能育种装备有限公司,为塔岭村及周边60余名学员组织了为期14天的培训。课程涵盖无人机操作原理、飞行安全、农药喷洒技术、设备维护及相关法规等内容。通过“理论+实操+考核”一体化教学,学员们掌握了扎实技能,为未来的农业生产打下了坚实基础。
●田间应用落地:无人机飞防解决农业生产难题
如今在三亚的田间地头,无人机已成为新农具,“空中力量”正在重塑农耕方式——
在天涯区抱前村的槟榔林里,两架无人机穿梭于林间,精准悬停于树冠上方,实施药雾喷洒,对受椰心叶甲侵害的槟榔林进行统一防治。
面对丘陵山地地形和人工喷药难度大的问题,无人机飞防展现出了显著优势。海南骐境园林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说:“无人机飞防在效率、精准度、安全性和地形适应性方面都全面超越了人工喷防。传统人工防治使用机动背负式喷雾器,不仅效率低下,还存在‘跑冒滴漏’现象,成本浪费大。”而一台大疆3WWDZ-U70A无人机单次可承载药水70升,日均作业面积达260至300亩,效率是传统人工方式的百倍以上。更重要的是,通过精准的航线规划和变量喷洒技术,药液能够均匀喷洒在叶面上,用水量仅为传统方式的1/60,农药利用率提高30%至40%,真正实现了节水节药、绿色环保的目标。
作为三亚农业的重要企业,三亚环农集团也给出了这样的经济账:植保无人机主要用于农作物药剂喷洒,可节省50%以上人工成本,且药量控制精准、雾化效果好,有助于减少农药使用与污染。无人机还可用于水稻等作物施肥,单机单日作业面积达300至500亩,效率为人工的10倍左右,且不受地形限制,精准度更高。
目前,环农集团的无人机作业已覆盖水稻与瓜菜种植领域,槟榔、芒果等果树种植户也开始积极采用无人机喷药技术。
●智慧农业升级: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网络
今年台风“剑鱼”过后,三亚水稻处于生长关键时期,同时也是病虫害高发季节。为减轻连日持续降雨对水稻的后续影响,保障农民经济收益,三亚市农技中心迅速行动,启动植保无人机进行防治作业。农民们站在田埂上,目睹这一高科技作业场景,对水稻丰收充满了信心。
植保无人机的使用,只是三亚智慧农业发展的一个方面。近年来,三亚围绕国家种业战略,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与农业结构转型,建设了崖州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等重点项目。
这几年,产业园充分利用遥感、无人机、物联网等智能农业设备与平台,实现了耕种、管理、收获等环节的信息共享与智能化管理。这不仅提高了田间管理的便捷性,还显著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
无人机除了进行农田测绘外,还承担着土壤水分监测、作物生长监测、病虫害识别及产量预估等重要任务。监测数据实时上传至后台系统,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与决策支持,进一步提升了整体效率。
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南繁研究院棉花基地,智慧化团队负责人通过手机即可查看多组数据,实时掌握棉株生长状况。目前,崖州湾科技城高新区已建成覆盖育种全周期的数字化平台,依托田间物联网、表型组学实验室与基因组数据库等先进技术,将育种周期缩短了30%,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持。
低空经济不仅是技术层面的创新突破,更重构了农业生产关系。它使土地转化为“数字资产”,种植户成为“数据决策者”,推动农业迈向科技化发展新阶段。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揽空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本文内容涉及版权问题,请权利人通过邮箱zgs@zgs.cc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