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下午,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低空经济产业学院首届新生开学典礼暨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启用仪式在莲花校区正式举行。
韶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蒋红林,北京中联航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刚,学校党委书记方迎生出席并致辞,市教育局副局长刘文胜、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四级调研员李志勇、市发展和改革局四级调研员陈伟洁,学校党委副书记洪明刚、副校长张志等领导及低空经济产业学院全体师生共同参与,一同见证了学校在深化产教融合、服务区域低空经济发展征程中的这一里程碑时刻。


蒋红林首先代表市委、市政府对低空经济产业学院的顺利开学和实训基地的正式启用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这是韶关市推进低空经济发展的又一重大成果。近年来,韶关市将低空经济作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点发展方向,充分发挥空域、算力、应用场景等优势,积极布局低空经济产业。目前,已建成近5万平方米的低空经济总部,并成立了综合试验区。他充分肯定了自今年1月校企签约以来,双方在短短9个多月内取得的丰硕合作成果,并寄语首届新生,要胸怀凌云之志,精进专业技能,努力成为引领未来低空产业发展的先锋军。同时,希望校企双方持续通力合作,共享低空经济新蓝海,共同推动韶关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方迎生在致辞中代表全校师生,向各位领导、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向关心支持学校发展的各方表示衷心感谢,并向低空经济产业学院首届320名新同学表示诚挚祝贺。他回顾了低空经济产业学院的建设历程,详细介绍了产业学院在专业建设、实训条件、人才培养、校企合作等方面取得的实质性、突破性进展。他强调,低空经济正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和区域经济“换道超车”的关键赛道,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的启用,标志着低空经济产业学院从蓝图规划迈入了实质运行的新阶段。学校将继续坚持“校中有企、企中有校、校企同质、融合发展”的办学模式,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他勉励同学们,要立大志、明大德,做服务低空经济的“先行者”;要勤学习、重实践,做践行产教融合的“生力军”;要敢创新、勇突破,做产业未来发展的“弄潮儿”。

李刚在致辞中对韶关市委、市政府的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并表达了与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持续深入合作的坚定信心。他表示,低空经济正面临着黄金发展机遇和广阔市场前景,韶关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政策环境,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在职业教育领域拥有深厚底蕴、敏锐洞察力和卓越的创新精神,此次合作正是基于对趋势的共识与彼此优势的互补。通过共建产业学院,实现产业需求与人才培养的精准对接,共同构建“人才共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创新平台。校企双方将在共建特色专业、共育“双师型”队伍、共建产学研平台、共推技术创新四个方面重点发力,并勉励同学们把握机遇,锤炼技能,成为未来产业栋梁。

仪式上,与会领导嘉宾共同为低空经济产业学院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启用揭幕。随着红绸铺展,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标志着实训基地正式投入使用。



在校领导的陪同下,与会人员现场观看了主题鲜明的无人机飞行表演,并实地考察实训基地各功能区域和低空经济文化长廊。嘉宾们详细了解了各类先进设备的配置和使用情况,对基地完善的实训条件给予了高度评价。
低空经济产业学院的建设和实训基地的启用,不仅是学校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里程碑,更是新时代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服务区域产业升级的生动实践。它充分展现了“政校企”三方协同育人的强大合力,创新了“校中有企、企中有校、校企同质、融合发展”的办学模式,真正实现了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开启了学校“人才培养、产教融合、服务区域”的崭新篇章,必将为韶关建设粤北低空服务应用枢纽、为广东打造低空经济产业高地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动力,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中贡献职业教育的磅礴力量。
文、图 | 记者 欧阳志强 通讯员 松宣
来源:欧阳志强
原文链接:https://ycpai.ycwb.com/app/template/displayTemplate/news/newsDetail/110016/53755864.html?isView=true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揽空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本文内容涉及版权问题,请权利人通过邮箱zgs@zgs.cc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