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南方日报
打造华南地区首家无人机专业测试基地,构建全链条产业生态圈
珠海高新区低空经济再迎高飞时刻
张紫微;黄鹤林;钱文攀

位于珠海高新区的低空服务运营指挥中心。

目前,珠海高新区低空经济产业已汇聚上下游企业68家。
图为纳睿雷达生产线。
低空经济风起粤港澳大湾区,珠海高新区落下关键一子。
近日,珠海高新区与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中国赛宝实验室)举行共建“低空经济示范区”合作协议签约仪式,打造华南地区首家无人机17项国家标准检测能力的专业测试基地。
这不仅是一次签约,更是珠海高新区对标“天空之城”战略,为低空经济产业生态注入的新动能,标志着其在珠西科学城核心区建设上取得关键突破。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低空经济正迎来密集创新和高速增长的战略机遇期。珠海高新区锚定这一赛道,以测试基地建设为支点,构建“专业园区+服务平台+测试基地+应用场景”的低空经济立体生态体系,全力打造具有全国竞争力和区域影响力的低空经济示范区。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张紫微黄鹤林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钱文攀
破壁之举▶▷
打通低空经济检测“最后一公里”
“安全是低空经济发展的首要前提。唯有在标准、技术、管理和验证等多个层面筑牢安全基础,低空经济才能真正实现规模化和商业化发展。”前不久召开的粤港澳大湾区低空经济产业联盟合作交流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副所长王勇的话,道出了行业发展的关键。
据中国民航局预测,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1.5万亿元,2035年有望突破3.5万亿元。
低空经济的发展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政策东风。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打造新兴支柱产业,加快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有望催生万亿新市场;省委、省政府也迅速出台《广东省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其中明确提出支持广州、深圳、珠海先行先试。在珠海,《珠海经济特区低空交通建设管理条例》的出台,展现出发展低空经济的决心与魄力。
在此背景下,珠海高新区低空飞行器静态测试基地的落子,既是对国家战略的精准响应,更是对区域产业痛点的靶向突破。
对珠海而言,发展低空经济既有“天时”也有“地利”。作为“一桥连三地”的湾区枢纽,珠海坐拥港珠澳大桥跨境通道,兼具山地、海洋、海岛、城市等多元地理形态,仅海岛应急医疗、跨境物流配送、海岸线巡查等场景就多达数十种,为低空经济提供了天然试验场。
但此前,珠江口西岸始终缺乏权威的全项检测平台,企业新产品经常需要远赴外地测试,不仅成本高、耗时长,更影响了市场响应速度和技术迭代节奏,成为产业规模化发展的“隐形壁垒”。
正因如此,打造华南地区首家具备公共属性无人机17项国家标准检测能力的专业测试基地,其意义远超一个普通项目的引进。它为珠海乃至整个华南地区低空经济产业打通了“最后一公里”。它意味着,珠海不再仅仅是低空经济的应用场,更有望成为标准检验、技术策源的高地,从而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正如珠海高新区相关负责人所言,本次签约合作,是构建全省低空经济产业战略布局、落实珠西都市圈发展战略、支撑粤港澳三地低空场景应用示范、保障粤港澳大湾区低空产业安全的有力举措。
硬核支撑▶▷
动静结合构筑产业“安全基座”
此次签约的核心项目——珠海低空飞行器静态测试基地,规划建设1.2万平方米的专业测试集群和1.8万平方米的无人机研发生产基地,将重点建设动力系统测试、抗风与安全性测试、环境适应性测试三大平台,配备电磁兼容实验室等核心设施,这构成了基地的“硬实力”内核。
基地建成后将与已投用的动态测试基地形成“动静结合”的一体化检测体系:静态基地聚焦实验室精准检测,动态基地负责无人机试飞、行业应用场景验证、适航审定辅助检测、低空设备融合测试及无人机驾驶员培训等服务,实现“天上飞、地上测”的无缝衔接。
同时,该基地还将通过出具权威检测报告,深度整合区域内产学研资源,依托国家级平台优势,实现技术、人才、资本在更大范围内的聚集,降低企业创新成本,推动低空飞行器整机及核心零部件制造、飞行服务等主体高效协同,实现多方共赢。
这意味着,未来低空飞行器可从研发设计、零部件检测到整机试飞、场景验证,在珠海高新区内实现“一站式”检测认证服务,有效解决华南地区低空产业链存在的检测认证环节缺失问题。
据业内专家介绍:“基地的落成将大幅缩短企业的研发周期,降低创新成本。”
生态进阶▶▷
加速推动上下游企业集群成势
静态测试基地最终落子珠海高新区,绝非偶然,而是区域产业基础与前瞻布局共同作用的结果。
截至目前,珠海高新区低空经济产业已初步形成集聚效应,汇聚上下游企业68家。2025年1—9月,全区低空经济产业规模达64.27亿元,同比增长46.97%,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这背后,正是珠海高新区“12371”低空经济体系的系统支撑。即建成1个低空空域协调及运营服务平台,建设动态测试、静态测试2大低空测试基地,推动开通中珠排洪渠干线、港湾大道干线、北部沿海干线3条航路,建设测试检验、城市物流配送、低空观光、运动娱乐、无人机巡检、应急救援、公共服务7个应用场景,最终形成1条完整的低空经济产业链。
据悉,珠海高新区正计划依托即将举办的亚洲通用航空展开展精准招商,通过集中展示测试基地研发、检测、发布全链条资源以及低空经济产业前沿技术,吸引重点项目落地,推动上下游企业进一步集聚。“我们要让企业看到,落户珠海高新区不仅能享受国家级检测服务,更能快速对接大湾区最丰富的应用场景。”珠海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珠海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珠海高新区将低空经济作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赛道,将建设“低空经济示范区”作为珠西科学城“三大改革工程”之一加速推进。接下来,珠海高新区将紧抓珠西科学城核心区建设机遇,充分用好“五大创新中心”资源,在基础设施、产业链、应用场景、创新能力、产业规模上持续发力。“可以预见,以国家级检测资质为基石,以完整的产业生态为土壤,珠海高新区正朝着成为具有全国竞争力和区域影响力的低空经济发展典范区域加速迈进,为珠海乃至粤港澳大湾区低空经济展翅‘高飞’贡献更多‘高新智慧’与‘高新力量’。”
■数读
珠海高新区
低空经济概况
●截至目前,珠海高新区低空经济产业已初步形成集聚效应,汇聚上下游企业68家
●2025年1—9月,全区低空经济产业规模达64.27亿元,同比增长46.97%
●珠海低空飞行器静态测试基地规划建设1.2万平方米的专业测试集群和1.8万平方米的无人机研发生产基地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揽空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本文内容涉及版权问题,请权利人通过邮箱zgs@zgs.cc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






